2007年8月14日星期二

禮貌由自己做起

 小時候,什麼也記不起,偏偏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卻能牢牢記在心中。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快餐店的急口令,相信一提起,很多人也能朗朗上口。另外,便是一個讀書時曾經背誦過的一個有關禮貌的急口令(題目已經記不起,但內容卻記得很清楚)。內容大致是說做一個好學生,一定要有禮貌,要常微笑,對老師要有禮,「唔該」、「多謝」、「對唔住」要常掛在口邊。

 

的確,禮貌是一項發自內心的表現,與外觀不一樣。外貌可以從衣服、打扮、化妝來突出自己的長處,掩蓋自己外表上的不足,相反,一個人的教養,是要從小培養出來,一時三刻的裝扮成很禮貌周周的,但終歸到最後也會露出狐狸尾巴的,到時才露出破綻,就令人覺得很表裡不一。

 

一個人是否配稱為有禮之人,從對方的言談舉止就能略知一二。親切的笑容,加上有禮的對答是首要條件,不過有些人,外表看著笑容可掬,但實際上可能是笑裡藏刀,卻不是容易被看出來的。所以說,「日久見人心」這話說得不錯,只要經過時間的沖洗,在那些笑裡藏刀的人身上,一定都找到一點端倪!

 

有否試過,在電梯大堂遠處看到電梯門快要關上時,大叫一聲「唔該等埋!」嗎?那時在電梯內的人會有什麼反應?把門開著,等你入內?還是加快按著關門制,把門關上,然後看著你「望門輕嘆」呢?

 

也有一些有心人,當聽到有急速腳步聲時,即使不用示意要求等待,他也會主動在電梯內按著,等候自己。很多時候,抱著放棄的心態,放慢腳步,卻發覺有位「熱心人士」在電梯內靜心的等著自己,連忙說聲「不好意思」。

 

不過,一樣米養百樣人,當身邊有人有禮得令你驚喜時,同時,也會有著另一些人唱著反調。他們從不會對你微笑,面對面時,對方會視你為「透明」,即使自己主動上前打招呼,對方也只會轉身就走。更有一些人,對於一些「非我族類」的人作出排擠,擺出一個「不要招惹我」的姿態。言語上針鋒相對,處處不饒人。也有一些人,凡事也自以為事,自我中心,以為只有自己的決定才是正確,其他人的意見一概不理,更會覺得幫他做事是「應份」的,連最基本的禮貌也欠奉。以上種種,也都是我最討厭看到的事。

 

正因為我最討厭這些沒禮貌的行徑,所以我一定要提醒自己,萬萬不能成為他們的其中一份子。

 

別人的言行我控制不了,只可以把自己的本份做好。雖然對方對自己不好,但我仍要學習以平常心對待他們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