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

針無兩頭利
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這句話準沒錯的。每天上班,對著電腦,它已成了工作上最佳夥伴,沒有它,好像什麼也做不成似的。即使天天對著它,要是它不能發揮其功效,結果也是徒然,它也只是一件令人頭痛的物件。


 


由於電腦已沿用多時,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不斷創新的應用程式,加上機器的勞損與折舊,當年的最新型號,漸漸展現它的疲態。它的老化,令人每次開啟電腦時,也有著痛苦難當的感覺。


 


然而,在未有「新機」上場前,我還是要低聲下氣地與它繼續共事。為免它無故發脾氣,只能單向式地向它讓步。明知同時開著某某程式會令它癱瘓,便會小心避免不在同時間開啟有關程式。可是,對於一個時常強調multi-task的工作環境,卻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,浪費時間,費時失事。


 


期待「換腦」的日子終於來臨,終於要與跟隨自己多時的「舊朋友」說聲再見。在工作上,它給予我很大的幫忙,可是,我卻沒有不捨的心情。我不是一個無情的人,也不是一個貪新忘舊的人,可是,當每天對著一個無時無刻也在發脾氣、硬盤上發出呼呼的咆哮聲、不知道何時會「罷工」的電腦時,那種無助的滋味,巴不得把它砸爛來發洩心中的不滿。


 


與新朋友接觸後,發覺它不但反應快,而且給予我一個寧靜的工作環境。大大的屏幕,令人耳目一新,一切也是新鮮的,就連雙手按著鍵盤的聲音也有別於昔日。


 


屏幕變大、記憶體增多等等,令工作上更有效率,更能把工作快點完成。


 


然而,有利也有弊。屏幕變大,雙眼與屏幕距離沒有增加,相對來說,好像小孩子「聞」電視一樣,雙眼容易疲累,加上當集中精神做事時,眼睛便會偷偷躲懶,不自覺地減少眨眼的次數,令眼睛變得乾涸,唯有多加注意,提醒自己要多點眨眼,希望旁人看到,不會以為我在「放電」吧!


 


另一問題,便是大屏幕引申出來的問題,所有東西在電腦上也好像放大了,旁人經過,雖然未必完全看到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/寫什麼,但大約也會看到開啟了什麼程式,失去了一點的安全感。多得某同事的精明提點,才發覺原來是setup上未調教好,才有錯覺,怪不得開啟電腦後總覺得怪怪的、字體也變得大。經過一輪fine tune之後,感覺順暢了,但仍是不太習慣。雖然位置已算是「上佳」,不易被察覺,但心中仍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仍是被人看得一清二楚似的。


 


換電腦是好是壞,就讓時間來證明,不過總比用著舊機好吧。現在要做的,便是要慢慢調教如何適應這新朋友了。

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

一個麵包的誕生(三)

警告:


本集內容可能令人情緒不安,敬希留意~~


小孩:     請與家長陪同下觀看;


成人:     未吃早餐/午餐/晚餐的話,先不要看;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吃過早餐/午餐/晚餐的話,請自行選擇是否繼續收看。


 


平常吃的麵包,只需三數元一個(現在物價高漲,一個普通的麵包動輒可能要五六元了),但當中所花的功夫可不少。然而,你們又知道當中製造過程嗎?當知道當中的「秘密」時,你又會繼續吃嗎?


 


有人喜歡有餡料的包,也有人喜歡「純」包,芝麻包、鹹餐包、提子麥包等等,雖然沒有餡料,喜歡吃它的卻大有人在。別少看麥包,背後付出的「代價」卻不比其他包類少的。


 


有別於上兩集,先給大家看看新鮮出爐,「漲book book」的製成品,事源以下的製作過程之認真,可能會令大家從此對麥包有不一樣的看法。



小麥包的像真度也頗高吧?



相同的材料,不一樣的重量與形狀,便做出大麥包了。


 


「由於時間的關係」,看罷了製成品,是時候讓我帶大家回到麥包的「前半生」:

一如以往,首先,我們要像幼稚園生一樣,乖乖地排著隊洗洗手,然後著手搓麵糰。



先把麵粉築成一道堤壩,記緊,護堤的重要,否則,突然缺堤的時候,連慌忙逃生也來不及呢。



加進蛋、糖等材料,拌勻。



能猜出這罐黑黑的東西是什麼嗎?


豉油?NO


朱古力醬?NO


墨汁?OH NO


那究竟是什麼呢?


原來這叫做「黑水」,是用來做麥包調色之用的。原來,我們一直吃的麥包,那獨特的顏色,全來自這罐黑水,麥包是沒有麥的成份,我們已不知被騙了多久了(註:全麥包卻是真的有麥的成份。)


搓這麵糰前,導師已作聲明,留有指甲的小姐們,可以到他跟前,剪剪指甲(當然沒有人這樣做喇~~),因為這黑水很有機會會把指甲弄黑,形成「黑邊」。做了水晶甲的靚女們只好急急離場,留待其他人慢慢搓了。




OH MY GOD!剛放進黑水的「準麵糰」是這樣子的。



這紅色的一罐,又是什麼呢?(OPPS‧‧‧我忘記了,只記得這是會令麵包帶點香味的。)



橙色的一點便是了。



搓啊搓,顏色嘛‧‧‧真的有點‧‧‧似曾相識‧‧‧你覺得像什麼?


(有人笑說‧‧‧好像‧‧‧在農場看過‧‧‧是什麼‧‧‧自己猜猜吧~)



搓了多時,仍是黏黏的,最後,只好由導師「出手」幫忙幫忙了。



半成品。



加入乾提子。



慘被「遭殃」的雙手,可怕得很,好聽一點,像沾滿花生醬的「玉手」,難聽一點‧‧‧還是留待大家自行發揮想像力吧~



發酵後的麵糰,樣子好一點吧?



70%製成,等候進焗爐享受「嗓拿浴」了。



總覺得這麵糰樣子奇怪,令人充滿暇想。



出爐了,真的「女大十八變」啊,令人垂涎三尺。



麵包店賣十多元一個的啊!


 



大─變─身!



特色「刀疤」麥包一個。


 


 


除了做麥包外,這天也做了粟米牛肉包。



整盤滿滿的餡料,比上次多一點,大家也有了經驗,不再「發狂」,然而,到最後仍是不夠用啊!幸好,再也不用做花生醬包了。(說實話,花生醬包也挺美味的!)



這些小麵糰,像極了小孩的積木呢!



熱騰騰的麵包,香味充滿整個課室。



 



YUMMYYUMMY


 


 


 


下堂預告,將會有位「靚仔」導師協助下一課,導師笑說,下堂一定要準時出席,不可缺課呢!


(本人對他「靚仔」的尺度有所保留,還是不要抱太大期望會開心一點~哈哈~)


 

一個麵包的誕生(三)

警告:


本集內容可能令人情緒不安,敬希留意~~


小孩:     請與家長陪同下觀看;


成人:     未吃早餐/午餐/晚餐的話,先不要看;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吃過早餐/午餐/晚餐的話,請自行選擇是否繼續收看。


 


平常吃的麵包,只需三數元一個(現在物價高漲,一個普通的麵包動輒可能要五六元了),但當中所花的功夫可不少。然而,你們又知道當中製造過程嗎?當知道當中的「秘密」時,你又會繼續吃嗎?


 


有人喜歡有餡料的包,也有人喜歡「純」包,芝麻包、鹹餐包、提子麥包等等,雖然沒有餡料,喜歡吃它的卻大有人在。別少看麥包,背後付出的「代價」卻不比其他包類少的。


 


有別於上兩集,先給大家看看新鮮出爐,「漲book book」的製成品,事源以下的製作過程之認真,可能會令大家從此對麥包有不一樣的看法。



小麥包的像真度也頗高吧?



相同的材料,不一樣的重量與形狀,便做出大麥包了。


 


「由於時間的關係」,看罷了製成品,是時候讓我帶大家回到麥包的「前半生」:

一如以往,首先,我們要像幼稚園生一樣,乖乖地排著隊洗洗手,然後著手搓麵糰。



先把麵粉築成一道堤壩,記緊,護堤的重要,否則,突然缺堤的時候,連慌忙逃生也來不及呢。



加進蛋、糖等材料,拌勻。



能猜出這罐黑黑的東西是什麼嗎?


豉油?NO


朱古力醬?NO


墨汁?OH NO


那究竟是什麼呢?


原來這叫做「黑水」,是用來做麥包調色之用的。原來,我們一直吃的麥包,那獨特的顏色,全來自這罐黑水,麥包是沒有麥的成份,我們已不知被騙了多久了(註:全麥包卻是真的有麥的成份。)


搓這麵糰前,導師已作聲明,留有指甲的小姐們,可以到他跟前,剪剪指甲(當然沒有人這樣做喇~~),因為這黑水很有機會會把指甲弄黑,形成「黑邊」。做了水晶甲的靚女們只好急急離場,留待其他人慢慢搓了。




OH MY GOD!剛放進黑水的「準麵糰」是這樣子的。



這紅色的一罐,又是什麼呢?(OPPS‧‧‧我忘記了,只記得這是會令麵包帶點香味的。)



橙色的一點便是了。



搓啊搓,顏色嘛‧‧‧真的有點‧‧‧似曾相識‧‧‧你覺得像什麼?


(有人笑說‧‧‧好像‧‧‧在農場看過‧‧‧是什麼‧‧‧自己猜猜吧~)



搓了多時,仍是黏黏的,最後,只好由導師「出手」幫忙幫忙了。



半成品。



加入乾提子。



慘被「遭殃」的雙手,可怕得很,好聽一點,像沾滿花生醬的「玉手」,難聽一點‧‧‧還是留待大家自行發揮想像力吧~



發酵後的麵糰,樣子好一點吧?



70%製成,等候進焗爐享受「嗓拿浴」了。



總覺得這麵糰樣子奇怪,令人充滿暇想。



出爐了,真的「女大十八變」啊,令人垂涎三尺。



麵包店賣十多元一個的啊!


 



大─變─身!



特色「刀疤」麥包一個。


 


 


除了做麥包外,這天也做了粟米牛肉包。



整盤滿滿的餡料,比上次多一點,大家也有了經驗,不再「發狂」,然而,到最後仍是不夠用啊!幸好,再也不用做花生醬包了。(說實話,花生醬包也挺美味的!)



這些小麵糰,像極了小孩的積木呢!



熱騰騰的麵包,香味充滿整個課室。



 



YUMMYYUMMY


 


 


 


下堂預告,將會有位「靚仔」導師協助下一課,導師笑說,下堂一定要準時出席,不可缺課呢!


(本人對他「靚仔」的尺度有所保留,還是不要抱太大期望會開心一點~哈哈~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