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

只有雙腳的雀仔



我們常以「一隻沒腳的雀仔」來形容一些只想四處闖蕩、不願停下過安穩平凡日子的人,當中尤以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為佼佼者。


 


是浪漫?是不羈?是風流?


還是不想承認長大的事實?不願負責任?不甘心定下來?


 


是否愛這種「壞」,真是各有喜好。


 


人,選擇當一隻「有腳」還是「沒腳」的「雀仔」,喜歡不停地向前飛、不能停下來,嚴格來說,是個人選擇。有沒有想過,要是一隻真正的小鳥,想飛卻不能飛,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!


 


麻雀,對香港人來說,一點也不陌生(我說的是活生生會飛會跳的小麻雀,而不是令人樂而忘返的「麻雀耍樂」啊)。牠嬌小活潑,蹦蹦跳的,非常可愛。然而,當你想接觸牠時,還未來得及走前幾步,牠已經表現得驚惶失措,立即拍拍雙翼、飛得高高、走得遠遠了,留下只是一個傻瓜(我指的是自己啊!)傻傻的看著牠遠走高飛,要了解要接觸牠(小心H5N1),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!要是有一天,有一隻小麻雀站在跟前,當你向前走一步,牠卻沒有飛走的意圖,會否反而覺得很奇怪?你明知牠很害怕很驚慌,卻偏偏走不動,只能一步一步的跳著(別誤會,我不會變態得走上前以威嚇牠為樂,只是出於一片好奇,擔心牠為何一反常態而已),這反而是一件令人擔心的事


 


這份近距離的接觸(其實也只不過是比正常日子的距離「短」一點而已,嚴格來說,仍是有一段觸不到的距離),沒有為我帶來特別的驚喜,相反,卻開始擔心牠是否受傷,還是因著其他原因而久久不「起飛」。牠會否因未能及時飛走而面對前所未有的危險?牠會否保護不了自己而最終生命受到威脅?牠會否被其他動物(如貓狗)「襲擊」?還是牠只不過是「入世未深」,未知「世途險惡」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才貿然作出高危行為?這一切一切,不停在腦海裡出現,卻因為自己急於離開而未能為牠作進一步了解。


 


原來,某些事某些人,本性如此,亦不該勉強去改變他///它的本性,一來,是「違反」常態,二來,這改變於他們而言,亦未必是好事,反之,可能是「害」了他們呢!


 


遇上這情形,原來,寧願小麻雀飛走,也不希望牠停留。這跟人一樣,要是一個人選擇當一隻「無腳的雀仔」,但卻強迫他/她留下來,於他()而言,亦未必是一件好事,畢竟,有些人(或小鳥),是天生屬於天空,陸地並不是最安全的地方。他們要飛走,就由他們自由飛翔好了。




(p.s:衷心希望那隻小麻雀安然無恙,繼續蹦蹦跳過每一天。)

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

連空殼也不如



美與醜,從來都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,沒有客觀的計算,只有主觀的感覺。


 


很奇怪,當一個自以為比別人美、較他人出眾時,總會認為自己與別不同,因而受到的待遇也該不同。同時間,某些人為了希望得到俊男美女的青睞而作出不同程度的協助、遷就及忍讓。久而久之,他們便覺得這種特權是理所當然,要是有些「不識時務者」未能滿足他們一向以來的「習慣」,便會顯得一臉不悅,覺得是對方不對。


 


當然,某些人天生麗質、得天獨厚,是毋庸置疑,加上一個非常謙卑的性格,沒有恃靚行兇,簡直是天使的化身!話雖如此,天使何曾會降落凡間?即使有,也只是少數而已(否則,也不會顯得如此矜貴吧?)。有沒有遇過,某一小撮人自以為比他人標緻,以為身穿背心短裙(或短褲)、淡掃娥眉(或是濃裝豔抹?)、輕撥秀髮、腳踏四五寸高跟鞋、走路時左右搖擺(opps,對不起,應該是「婀娜多姿」才對!哈!),便以為跟「靚」劃上等號,然後翹起雙手,肆無忌憚的等著別人為自己張羅:


大模斯樣的等待別人為她開門;


理所當然的以為別人會為她按電梯樓層;


認為自己該受到貴賓式的款待,人家要列隊分開左右(猶如梅瑟過紅海?),然後禮讓對方先走;


她有絕對優先使用權,「排隊」於她而言是虛設;


只有她能叫你做事,而她卻從不會說謝謝;


她發脾氣是性格,別人要接受;人家稍不滿意,便是死罪;


 


「恃寵生驕」,在這種so called「靚女」的身上出現得最多,只因他們眼中只有自己,從自戀到自負,從自大到自私,一切也是來得如此自然!誠然,在我眼中,這些人連「虛有其表」也說不上,最低限度,也先得有「外表」才能說得上「虛有」吧?

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

業餘導師



原來,在某程度上,我也可以當上一名導師(或老師),至少,在硬件上是可行的。


 


在工作上,除了做自己的份內事外,偶爾還會化身不同的角色:時而當上一名乖乖的學生(其實也不是乖的‧‧‧哈哈!);時而交換角色,兼任小老師,把自己學會的知識跟他人分享。我不善辭令,卻偏偏需要在別人跟前比手畫腳、裝扮成一個好像很有自信的導師,講課之餘還要接受出其不意的提問,於我而言,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事。


 


不能say no,只能硬著頭皮去做。只要是在自己認識的範疇內,即使沒有做任何事前準備,「一 roll 機」便可以滔滔不絕的講不停(其實,每次在事前也擔心自己不知從何說起,也怕自己講得太少),幸好,每次都能超額完成。當自己是「學生」時,會擔心自己太愚蠢,學得太慢;當「交換角色」,變成授課者,卻擔心自己講得太多、說得太快,令對方未能把知識全數吸收,當trainer/instructor,絕對不比learner輕鬆。


 


被培訓的,最希望是能從中學到新知識;當培訓的,最渴望是看到對方一個明白的眼神而不是一臉迷茫。作為一個trainer,最開心的,莫過於得到別人的肯定,哪怕當中並不是百分百吸收(總相信,在一次的培訓裡,能得到50%以上的概念,加上日後的經驗累積,已是很不錯了!),令雙方同樣覺得已付出的時間、精神、心思及「口水」並沒有白費,才是真正的雙贏。


 


有沒有試過在培訓後(或從前的上課日子),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好像發了一場夢一樣?既沒得著,更是浪費時間?的確,沒有人希望這情況發生,但當不幸出現,某程度上雙方也得付上一點點責任:或者,是聆聽者不專心?又或是,內容太艱深難明?又或者,是講者的表達方式有問題,平鋪直敘,令人提不起興趣?


 


嚴格來說,我這等「業餘導師」,是不及格的:內容可能很詳盡,但技巧卻有待啄磨(因此在開首已提及是在「硬件」上而不是「軟件」上)。不過,我還是會盡能力令當中的流程流暢一點、內容生動一點(好了,我得承認,一點也不生動,但至少盡量不沉悶吧,哈),在適當的時候作出互動而不是單方的只有我在說話,有提問時間云云。硬件上(再重申,哈),自問一定會令對方「有得著」而不會空手而回,不過,在軟件上是否得到對方的認同,卻是後話。

近,在培訓後,得到同事的正面肯定,令我喜出望外,開心指數及滿足感難以形容。心想,「原來我也是行的!」


 


相信我,別吝嗇對別人的讚美,因為一句看似普通的說話,說不定,對一個人來說,是一個鼓勵及肯定,不會因氣餒而洩氣,相反,尤如打了一支強心針,在下一次更賣力!至少,對一個在人前缺乏自信的我來說是奏效的。不過,只有讚賞是不行的,要是對讚美深信不疑的話,人只會變得故步自封而漸漸步向迷失的道路。唯有加上正面的意見甚至善意的批評,才能令事情變得,因為只有在批評裡,才能看清自己的不足,從而改善及改進,令下一次表現得更好。

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

霸王再現

哭聲震天,從來都是最惹人討厭;發脾氣的嘴臉,永遠都是最令人不爽。要是兩者同時發生在小孩身上,更令父母(或旁人)手足無措。不論是成人或小孩,每個人也有情緒,也需要情感上的宣洩及釋放,成年人,還可以盡力以抑壓,至少,不會隨意「就地」發脾氣表達不滿。然而,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卻可以完全相反,他的情感是即時性、毫不掩飾,更不會埋藏,喜怒哀樂全在臉上反映出來。他根本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,他只知道自己不開心,最後只好以最簡單直接的方法──哭,來表達心中的不滿。


 


哭鬧是正常的行為,只要在哭鬧的過程裡,了解到他有什麼想法及需要,繼而作出解釋、調解及滿足他的意願,皆大歡喜。不過,更多時候,情況只會變得更壞。因此不難發現小孩在公眾地方更容易發脾氣,令父母龍顏大怒,卻又因要顧及公眾形象,不欲跟子女糾纏甚至「開片」,往往只有啞忍,一心希望留待回家才好好教訓子女。不過,這卻錯過了教導他們的「黃金機會」,造成小孩在外時表現更野蠻難搞,因為他知道父母會在外表現得較「寬鬆」,才會肆無忌憚地發脾氣。


 


面對難纏的小孩(亦可應用於成年人身上),硬碰硬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方法,當務之急,是盡快令對方冷靜下來,越嘗試制止他,猶如火上加油,唯有要他自行「發飊」,務求盡快消耗他的體力,終有一刻,他會耗盡氣力,慢慢靜下來。小孩(其實亦應包括一般人)可以出口,但卻不可以出手。他可以喊破喉嚨,卻不可以動手動腳。要是小孩真的「大打出手」以表不滿,當父母的,無論如何也要設法制止,否則習慣成自然,只要稍有不滿便出手傷人,而傷的人,更是父母,不是大逆不遁嗎?小孩不怕(甚或不知)打父母要冒著「被雷劈」的危險(我知我知,這只不過是一個「美麗的傳言」),當父母的,更要立即作出矯正,甚至喝令對方停止,絕對不能錯過糾正他們的最佳時間。


 


 


曾遇過一個在發難的小童,在發脾氣期間不停拍打旁邊的父母,但他的父母卻選擇容忍這行為,不是給了一個壞的訊息給小孩,默許他的野蠻行為嗎?久而久之,小霸王就此誕生!父母一方面懊惱子女不聽話,另一方面,卻不停以行動「支持」他的蠻橫行徑,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!以為是包容,卻原來是縱容;以為是寵愛,卻原是溺愛;以為是息事寧人,卻原是變本加厲!小霸王的出現,並不是「從天而降」,而是「從小建立」。不想寶貝子女變成小魔怪令自己「激心」、變成日後的「頂心杉」,有時候,是需要狠下心腸,在適當時候作出教導教訓而不是由他們「自由發揮」,否則,苦了自己,亦害了他們。

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

青春‧‧‧原來真是無敵

從前,從不知道「青春無敵」為何物,更加不會因為年紀小、年紀輕而得到任何特別的優待,只因一直以來,絕大部份的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明理、成熟(俗語說的「識諗」)的人,把這框架加諸自己身上。


 


說年少可以輕狂嗎?抱歉,我沒有資格,因為在背後還有更多年紀比自己還小的人,自己需要樹立一個好榜樣,要穩重,不能輕率狂妄,否則,後果更不堪設想;


說年輕犯錯可以原諒?不幸地,這不曾發生在自己身上,因為每個人也視自己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,經驗不足並不是做錯事的藉口;


擁有青春,等同得到優待的「入場券」?可惜,我從來也沒分到一張。每一步也是自己辛苦走出來,得到別人主動出手相助的機會絕無僅有;


 


沒有深刻感受過自己曾經歷「十八廿二」的歲月,更無法感受到青春所帶來的快樂。不過,經過近來的種種觀察,原來,青春,於某些人而言,確是一大優勢。因為年輕,頭上猶如有一道光環一樣,所有行為也順理成章地被美化,面色也「寧捨不同」。青春,更是受保護的重要條件之一,只要一天人家還覺得你擁有青春,你仍是手持「所向無敵」的「皇牌」,所有事也得心應手,手到拿來,要風得風更不是奢望。要是你跟青春的距離漸遠,人家的包容,也會逐漸遠去。


 


別誤會,當中並沒有什麼酸溜溜的感覺,內心是平淡的。只是,貿然發現,青春,於他人而言,原來真的是最好,亦是人生中最大的籌碼。有人選擇「燃燒」青春,把人家給予的機會緊緊掌握在手,好好發揮,同時間,亦有人深信青春有限,把心一橫,選擇「浪費」青春,在「有條件」下把青春「豪花」一次。


 

看著別人對青春的渴求與包容,原來,青春早已(或從來?)不屬於我,而我亦早已變成一位冷眼旁觀的旁觀者。

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

原則怪



做事有原則,事事有規有矩,是否代表固執?固執,又是否代表一成不變,不會靈活變通?據理力爭,又是否代表惹事生非?


 


按本子辦事,一方面可以令事情有根有據,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混亂的情況,因此,適當的認真是必須的。比方說,買了電影戲票,跟著魚貫入場,按理應該根據票根上的座位而坐,不能一廂情願地以為另一個座位是空置,繼而貿然坐下,繼續欣賞電影。試想想,要是該座位的觀眾最終出現的時候,發覺本屬於自己的位置被佔據了,要麼便以為自己眼花,把座位號碼看錯;要麼便要跟對方理論,要對方騰出座位,還是,你會為了化干戈為玉帛,默默地走到另一個空置的座位?


 


要是你遇上這情況,你會怎樣做?


 


或許,有人會覺得,這只不過是小事一樁,實在無需要把事情弄大,加上,只要有座位,坐哪裡欣賞也是一樣,說不定,新座位的「景觀」更佳呢!另一邊廂,也許有人會覺得,明明自己真金白銀的付出金錢,買一個自己認為最理想、最舒適的座位(全院滿座而被迫買一個位置不佳的除外),卻偏偏被人佔據。既然理據在手,理虧的是對方,理直氣壯的跟對方說明,要對方「讓座」,坐回本來的位置,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嗎?


 


究竟,在何時需要堅持?在何時需要「退一步海闊天空」?這實在是一件辯論的好議題!有必要小事化大嗎?堅持,是否變得固執、墨守成規而不懂如何變通?我只能說,一切也得「你情我願」!要是大家也是沒所謂的話,彼此包容是值得鼓勵,然而,要是一方理由充分而不想交換位置的話,便不應強人所難。


 


處於類似的兩難局面,我內心的「原則怪」便會蠢蠢欲動‧‧‧只可惜,結局往往未能盡如人意,只能怪自己不夠堅持!亦因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羞愧!我的退讓,並不是因為自己理虧,而是沒必要跟人家「一般見識」,加上,旁人也覺得「另有選擇」而不認同自己本來的堅持,的確感到有點氣餒及失望,是我太笨,堅持自己所謂的原則?最後,對方會否因為自己的退讓而反被看成是理虧的一方?


 


「阿Q精神」一點,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,後來的結果比原先的理想,感恩不盡。不過,內心深處仍是有點心有不甘,明明自己按程序做事,最後自己也得被迫遷就辦事。自己既不是滋事份子,也不是蠻不講理,堅持原則,卻反怕被誤會處事不能靈活變通。唉,真矛盾啊!

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

撞鬼囉‧‧‧

電影《江湖》裡有一句對白,內容非常精景,迄今印象難忘。


 


全句是:講你又唔聽,聽你又唔明,明你又唔做,做你又做錯,錯你又唔認,認你又唔改,改你又唔服,唔服你又唔講‧‧‧咁我可以點呀‧‧‧


 


()起來,是多麼的押韻,亦是多麼的寫實啊!


 


或多或少,身邊總有一兩個「愛生事」人士(不幸的話,或許更多!):凡事都要問,提問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想知更多,相反,只不過是希望藉著更多人的加入,而把責任分散,減低出錯機會。問來問去也只是幾道板斧(俗語說:講來講去三幅被):有什麼影響(impact)?可否確定(confirm)?不求甚解到一個地步,幾乎連最簡單的事也要抓住一個人來確認一番才心息。小心駛得萬年船是應該,然而,連最基本的事也要他人來求證,只會適得其反,令人覺得這人毫無智慧可言,窩囊得要凡事確認,判斷力欠奉。


 


好了,即使你回答了對方,但答案卻不是對方心目中的標準(或理想)答案時,對方便會想法子挑戰答案的可信性!耐心的再三解釋,對方就是聽不明白,把事情「簡單複雜化」,把事情越拉越遠!終於說服了對方,但對方就是遲遲不行動。縱然實行起來,卻錯漏百出,跟原來商議的南轅北轍!做錯了卻顧左右而言他,盡量諉過他人,把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‧‧‧


 


遇上這些難纏的人,的確難以應付!正如,你提醒對方,前面不遠處或許會有一個洞(或陷阱),要步步為營、小心為上,偏偏對方出言挑戰,質問如何證明前路有洞?拜託!我只是好心提醒,而不是把對方「放」到陷阱裡去,別本末倒置好嗎?我已把責任說出,是否跟從,閣下自理,與人無尤!


 


不禁在想,這不是跟「撞鬼」一樣嗎?從來,鬼神之說,信則有、不信則無,只要是覺得心安理得的話,根本不會跟鬼神有什麼「接觸」,所有鬼故也只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!極端一點來說,很多人也說,別在他人墓前亂說話、亂動(攝影更是大忌)、或是在荒山野嶺人有三急時要先說「唔該借借」。試問,有沒有人懷疑當中的真確性?縱然答案是正面,那又會否有人勇於親身嘗試,挑戰一次「傳言」的可信性?相信大家心中有數,會同聲說「咪傻啦!」,在這方面,不論是否有宗教信仰,大家也傾向保守一點,「寧可信其有」而不會胡亂作出「挑戰」,更不會傻得為了證實一些未必存在的事而貿然犯險吧?


 


謹慎一點、保守一點,放諸四海皆通。要是「不聽老人言」,硬要懷疑人家的提醒或警告(或溫馨提示),誓要對方找出證據來證明所說的提醒是「有根有據」(說實在,誰敢百分百肯定有問題還是沒問題?大家還不是從過往的經驗,分析及統計出來的機會率?)倒不如實行「還原基本步」,按著自己心中「早已預備」的方案進行吧!別再浪費大家時間!


 


用人勿疑,疑人勿用,要是分析過後仍是覺得「有危便有機」、要繼續前行的話,go ahead!沒事發生當然是好事,就當作是杞人憂天吧!然而,要是不幸出了什麼亂子的話,便不能責怪到我的頭上來啊!

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

「藐」足一百秒

生活壓力大,只要稍有不順心的事,人便很容易發怒、「忟憎」,臉上盡是不滿不屑的表情。當然,這也是考驗自己情緒智商的大好機會,究竟應該不平則鳴還是忍氣吞聲?


 


加上天氣不穩,人的情緒更加飄忽不定,要是兩個「火星」相遇、產生磨擦,一場「世紀大戰」一觸即發!


 


自問是一個忍耐力強的人,面對不公、不順意的事,即使未必每次都能處之泰然,卻盡可能也會「忍一時風平浪靜」。只不過,要是太過份的話,我仍是會按捺不住地擺出一副臭臉,以雙目表達不滿。自知這樣子極討厭,不過,原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感覺,對方從不覺得有什麼不妥,還是一臉悠然自得:


 


某某在洗手盤洗手完畢後,雙手「fing fing」而不用抹手紙,水花四濺,站在旁邊的我無辜遭殃,雖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,但氣的是對方完全漠視旁人,全無公德心;


有人只顧把玩著手上的電話,在路上「忽然急剎停」──突然停留在路中,幾乎令尾隨其後的途人撞個正著;



有些人因不知目的地的方向而在「水牌」(道路指示牌)前進行「緊急會議」,相討向左轉還是向右拐,卻完全忘記自己是身處在一條車水馬龍、道路狹窄的通道,後方的途人全被阻塞著(一個會體諒別人的人,至少會站到一旁而不是走在通道中央)



有人在通道中央,大模斯樣的整理自己的行李箱;



下雨天,人人也拿著一把濕淋淋的雨傘,加上人多,按理應該小心收拾雨傘,盡量把雨傘垂放而不是高高的拿著。在短短的數步裡,已被至少三至四人的傘子弄濕衣袖;




下雨天,每人也撐著傘子。然而,在簷前有需要打傘嗎?跟那些沒有拿著雨傘的人一同「爭路」,令本來能在簷篷下避雨的途人更加狼狽,比光站在大街下更易濕身,又於心何忍?



人人也乖乖排隊上車,卻有人喜歡爭先插隊,進入車廂後,一個箭步去「搶位」。(拜託!沒有人跟你玩音樂椅,要走要坐,悉隨尊便,實在沒必要爭先恐後)



本是安寧的車廂,卻因一個坐在身旁的陌生人搞垮了。聽音樂不用耳筒,開啟手機的喇叭功能,大模斯樣的聽音樂!在不情願的情況下,被迫聽著吵耳的音樂,好心情也變得煩躁不安,對方仍是樂在其中‧‧‧


 


我相信,大部份人仍是擁有一顆值得欣賞的公德心,只是一少撮人的行為比較另類。在同一天內遇上多次令人心煩的事,的確有點沮喪。除了是倒楣外,還能說什麼?

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

另眼相看



人,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:


 


1) 人見人愛,萬千寵愛在一身;


2) 面目可憎,「見佢前面憎佢後面」;


3) 以為很易相處,誰知道在認識後方發覺對方缺點一籮籮,難以忍受,繼而逐漸疏遠對方;


4) 第一印象只是一般,滿以為對方難以相處,誰不知原來合拍到不得了;


 


隨著時間的流逝,加上人在成長中的跌跌碰碰及經驗累積,彼此也有改變。從前可能討厭至極的人,或許有天能對他()另眼相看,反而亦然。


 


一個人,要是給人的第一印象不佳,要「洗底」、要為自己平反,更見困難。有時候,是自己一時大意也好,是別人一廂情願沒理由的討厭自己亦好,令別人誤會自己,好歹也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,說不定,是一輩子的事。


 


腦海中,忽然閃出一個人的名字──欣宜。


 


欣宜的確是一個人生高低起伏極大的女孩。雖然她只有廿多歲、以歌手(或藝人)的身份出現在熒光幕只有短短數個年頭,但幾乎全香港人也是看著她長大的。然而,她的背景,並沒有為她帶來很大的優勝之處,相反,有不少主觀的看法加諸在她身上,認為她是被寵壞的掌上明珠,要風得風,母親總會得給予她最好的(的確她是比一般人食好著好住好呢!)。她雖是母親心中最美的公主,可是當她真的以公主打扮時,卻換來劣評如潮(這一幕,應該還歷歷在目吧?)。的確,誰會喜歡當時的她?她的各項演出,只會被看成是母親細心安排,精心為女兒所鋪出來的路,別人因此覺得她所得到的機會,亦只不過是人家給面子她的母親而已。


 


不知道當時的她,會否覺得這是生命中的低潮?可惜,低處未算低,生命中最重要的母親驟然離世,人生失去目標,教她如何面對?幸而,經過多年來的沉澱與釋放,終於,她走出了昔日的陰霾,從新上路。沒有母親為她遮風擋雨,一切也得靠她自己的努力。這幾年間,她的確是給人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。試想想,要是她沒有努力改造及令自己不斷進步,只是倚賴母親餘下來的情面,相信不消一會,便會消失於演藝界,哪可以在台上載歌載舞,娛人娛己?


 


要是你問我,哪怕是現在重看昔日她的表演,我仍是如大眾一樣,嗤之以鼻,不甚喜歡。不過,無可否認,近年來的她,積極努力,有目共睹,因此,我是真心的喜歡她現在的形象及歌曲(對事不對人嘛!)


 


跟以往相比,喜歡她的人未必增多,但我相信,討厭她的人應該減少(至少,少了我這一個?)


 


她因為種種生活經歷而變得成熟,我們又何嘗不是開始學懂了欣賞他人而不再盲目標籤別人、不再有理沒理地對別人肆意批評而抹殺對方曾付出的努力?


 


說欣宜長大了,其實,我們也一起長大了。

2013年6月7日星期五

一吋的分別



跟男生相比,女孩子,總是傾向較極端的一方。


 


以性格來說,一般而言,男生多屬理智型,女生較感性及多愁善感(當然有另類)。男生情緒起伏不大(衝動莽撞火爆的除外),反觀,大情大性的女生,時哭時笑,「梗有一個喺左近」。


 


除此以外,女生更是一個比天氣更敏感的人,天氣稍為涼快一點,便已經出動圍巾大衣等「禦寒衣物」,天氣一熱,小背心熱褲立即傾巢而出,反觀男生,變化卻不是太大。


 


不過,說極端,還及不上保護雙腳、天天穿著的鞋子。


 


為了美觀,為了雙腿看起來修長一點,走起路來婀娜多姿一點,才造就高跟鞋這樣的一種產物出現。的確,鞋跟高了,人也變高一點,自信心也彷彿高一點。適當的為自己增高,某程度上可以彌補部分的「先天不足」,的確令人心情愉快。不過,近年的高跟鞋卻漸趨誇張,甚至有點走火入魔!昔日,鞋跟以一兩吋為正常,三吋為高;然而,時至今日,高跟鞋動輒四、五吋,誇張得令人瞠目結舌。不禁在想,究竟怎樣的一個人才會穿上一對如「高橈」的高跟鞋?又,究竟如何走路?根本跟挑戰人體力學的極限無異!當每人也穿上同樣高度的鞋子時,平均高度仍是一樣,又怎能再有「高人一等」的感覺?


 


或許大家在想,藝人明星模特兒便會穿上啊!即使穿上,也只不過是短短的出鏡時間吧!節目過後,她們自會立即換上一對舒適、「平凡人」穿的鞋!不過,當經過鞋店看到店內陳列的「高人一等」鞋,或是在路上偶然遇上一兩位穿「高鞋」的途人,仍是難以想像她們是如何走路呢!個人比較實際,要是穿上「高鞋」,教我如何「追巴士」?當然,大家在想,穿得如此「高貴」,出入當然以計程車代步啊!哪會像我這樣草根?


 


或許,「愛靚唔愛命」是女生的天性,為了美,可以作出犧牲,因此,高跟鞋還是深得不少追捧者的鍾愛!


 


當世界上有人為了「人工增高」而穿上特高高跟鞋,天天「步步為營」,另一邊廂,卻有不少人喜歡穿上比拖鞋更矮的平底鞋!看著如紙張般平坦的鞋,平坦得過份誇張,真擔心它是否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?在走路時是否有足夠的避震?


 


一對平底鞋,跟一對特高高跟鞋,要麼便「高到盡」,要麼便「平到底」,兩者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!


 


個人喜歡採取中庸之道,當然不愛「特高」,也不喜「特平」,擔心兩者都會為自己帶來「痛腳」。不過,人都是好奇的動物,在一次的偶然機會下,買了一對平底鞋作試驗(平時有穿波鞋,但波鞋跟平底鞋是兩碼子的事),希望能打破一貫的慣例。還在「測試」的階段,卻已感受到當中的分別。一向只穿「正常」高度的鞋,身高忽然「重設」──雖然只是一兩吋的分別,在感覺上卻原來真的有分別!彷彿矮了一截似的,感覺有點怪怪(平時穿波鞋拖鞋卻沒有這種感覺)


 


無論如何,走路是每天的必然動作,選擇穿上一對舒適的鞋是何其重要!偏偏要找一對合適的鞋子卻十分困難!從來亦只有一個卑微的心願:只要走路時不會令人腳痛,不論高矮,也是一對「好鞋子」,當然,要是能舒服地走路的同時,更能增強高度所衍生出來的自信心,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,那就更好了!

2013年6月6日星期四

腦hang機



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時,同一時間,腦筋在高速運轉:眼睛既要在桌上的文件游走、雙手不停地在鍵盤上敲打答覆電郵、腦袋不停地想著對策以應付來自四方八面的提問(以上各項彼此沒有關連),在腦袋的記憶體容量還剩下不足1%的情況下,還要以僅餘的氣力、費心神面對一些無理無知無聊的事宜,連火光的氣力也沒有,身心不疲累到極點才怪!


 


要是在這個時候,忽然有人把思緒打斷的話,一時間腦海變得一片空白,彷如電腦程式開得太多一樣,突然「hang機」,完全反應不來,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提問,說不定也答不出來,甚至答非所問!及後重新面對眼前的工作,彷如白痴一樣,完全忘記上一刻在做什麼,需要「倒帶」才能繼續未完成的工作!


 


我有一個小習慣,就是在甫上班時,一定要先把早一天()的電郵清理及過濾好,才能好好繼續新一天的工作及挑戰。要是有一天連早上半小時的時間也騰不出來,未看清/未過濾所有電郵,已能預測接下來的一整天將會是一個不見天日、天昏地陰的一天,忙碌得幾乎連呼吸也不行!不幸言中,這預測幾乎萬試萬靈、百發百中!


 


「事事上心」,等於「時時傷身」!面對out of control的事,都成了自己的擔子,誰叫自己是「中間夾心人」?兩面受敵,一邊愛理不理,一邊咄咄逼人,自然產生無限的無力感,上演真人版的「難為了家嫂」,有苦自己知而無法申訴,亦無從發洩!


 


我不想事事怨天尤人,更不想處處投訴,然而,事實上卻言不由衷,難道當所有人置之不理、「唔關我事」之聲此起彼落時,所有責任都是成了我的責任嗎?問一答一(甚至問非所答),「so?」(那又怎樣?跟著下一步又如何?)是經常在腦海裡出現的問號,just say a sentence/word而沒有提出解決辦法是沒有用的。我不想咄咄逼人,然而,要是不主動出擊的話,仍是難逃成為受害者的命運!寧願做「醜人」、做「衰人」,總比做一個愛理不理、沒腰板沒肩膀的不負責任的人為好,至少,我無愧於心,對得自己過得人,不過,就苦了自己的腦袋,強迫一個本來質素不高的腦袋過度運作,不知道會否加速它「hang機」的頻密程度呢?


 


為了令自己好過一點,唯有自我安慰一番,硬把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」套進自己。話說回來,「筋骨」(其實是腦筋)已經十分勞碌,但跟「斯人」仍是有一段觸不到的距離,還是,這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?


 


不知道世上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增加腦袋的記憶體(ram)?如有的話,煩請告之,重酬。

2013年6月4日星期二

用盡佢?



「一卡旁身,世界通行」曾幾何時,信用卡是身份的象徵。有信用卡的日子,的確能為生活帶來不少方便。要是信用卡上的信用額越多,甚至是無上限的「黑卡」,更是人人嚮往呢!昔日,金卡比普通卡好、白金卡又比金卡更矜貴、黑鑽卡(titanium card)又比白金卡名貴,而擁有超然地位的,當然是能人所不能的黑卡!不過,時至今日信用卡的顏色並不代表什麼(雖然黑卡仍有超然的地位,但某些發卡銀行,也有以黑色為底色的信用卡,除非細心看卡的內容,否則並不輕易把它們分辦出來),信用額的高低也不代表什麼。銀行「水浸」,只怕沒人花錢,不怕沒人借貸,因此,要擁有高的信用額並不是什麼難事。


 


或許,從前的人都希望以高的信用額來證明自己有多棒,不過,隨著時間過去,現在人們彷彿「還原基本步」,希望發卡銀行別發出高信用額的信用卡(有時更會主動要求調低信用額),原因顯而易見,正因為科技越見先進發達,一個簽名(甚或不需要簽名),已能簽賬購物,加上網上購物的興起,實在太方便,要是給不法之徒利用科技犯案,損失實在難以估計。為了把潛在風險調低,只好以信用額最低的一張卡來付款,即使出了什麼亂子,也希望能把損失減到最低。


 


銀行不時會作出風險評估而調整客戶的信用額,或多或少,有點「肉隨覘板上」的感覺,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如何評估而作出提高或遞減。不過,這不是重點,畢竟,無論信用額有多少,也只不過是為生活帶來方便,難道簽賬後不用還款嗎?不善理財的人,才會無節制的欠下一大筆卡數,天真得每月只還最低還款額、甚至最後破產,連累家人為自己還債!一般而言,除了某些極端而罕有的簽賬需要用盡簽賬額,否則,很多時候也只不過是一個「賬面數字」而已!(假使真的「簽爆卡」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啊!)


 


近日,收到某銀行的通知,大概說評估過後,覺得我的消費模式跟發出的信用額有所出入(即是說我花費不多?!?),為了減低受詐騙的風險而作出調整。銀行的出發點是明白及可取的,然而,心中不禁暗忖(及失笑),當日信用額是它根據有關資料而批核出來,是多是少也欣然接受。它或許覺得自己有還款能力,所以逐步提高信用額,除了說一聲「感謝」、多謝對方「看得起」自己外,還可以說什麼!然而,信貸額越高,卻並不代表自己因此而需要提高自己的消費啊!要是它批得越多,自己的花費也跟隨增多的話,豈不是中了圈套,成為購物狂一份子,過度消費?


 


從來,自己都是奉行量入為出的宗旨,更不會先使未來錢(適度地使用信用卡算不上是使未來錢吧?),自知沒有強大的家庭作後盾,要是過度花費而欠下一屁子債的話,一定沒有人願意(亦沒有能力)為自己還錢,因此,培養出良好的理財習慣是必要的(雖然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),我才不會笨得因為多了「備用錢」而以為那些「金錢」是屬於自己啊!假使每次調高信用額後我便要跟著想方法把它花掉的話,那將會是我人生中最煩惱頭疼的事呢!好端端的想引導自己多消費?「你精我也不笨」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