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《江湖》裡有一句對白,內容非常精景,迄今印象難忘。
全句是:講你又唔聽,聽你又唔明,明你又唔做,做你又做錯,錯你又唔認,認你又唔改,改你又唔服,唔服你又唔講‧‧‧咁我可以點呀‧‧‧
聽(說)起來,是多麼的押韻,亦是多麼的寫實啊!
或多或少,身邊總有一兩個「愛生事」人士(不幸的話,或許更多!):凡事都要問,提問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想知更多,相反,只不過是希望藉著更多人的加入,而把責任分散,減低出錯機會。問來問去也只是幾道板斧(俗語說:講來講去三幅被):有什麼影響(impact)?可否確定(confirm)?不求甚解到一個地步,幾乎連最簡單的事也要抓住一個人來確認一番才心息。小心駛得萬年船是應該,然而,連最基本的事也要他人來求證,只會適得其反,令人覺得這人毫無智慧可言,窩囊得要凡事確認,判斷力欠奉。
好了,即使你回答了對方,但答案卻不是對方心目中的標準(或理想)答案時,對方便會想法子挑戰答案的可信性!耐心的再三解釋,對方就是聽不明白,把事情「簡單複雜化」,把事情越拉越遠!終於說服了對方,但對方就是遲遲不行動。縱然實行起來,卻錯漏百出,跟原來商議的南轅北轍!做錯了卻顧左右而言他,盡量諉過他人,把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‧‧‧
遇上這些難纏的人,的確難以應付!正如,你提醒對方,前面不遠處或許會有一個洞(或陷阱),要步步為營、小心為上,偏偏對方出言挑戰,質問如何證明前路有洞?拜託!我只是好心提醒,而不是把對方「放」到陷阱裡去,別本末倒置好嗎?我已把責任說出,是否跟從,閣下自理,與人無尤!
不禁在想,這不是跟「撞鬼」一樣嗎?從來,鬼神之說,信則有、不信則無,只要是覺得心安理得的話,根本不會跟鬼神有什麼「接觸」,所有鬼故也只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!極端一點來說,很多人也說,別在他人墓前亂說話、亂動(攝影更是大忌)、或是在荒山野嶺人有三急時要先說「唔該借借」。試問,有沒有人懷疑當中的真確性?縱然答案是正面,那又會否有人勇於親身嘗試,挑戰一次「傳言」的可信性?相信大家心中有數,會同聲說「咪傻啦!」,在這方面,不論是否有宗教信仰,大家也傾向保守一點,「寧可信其有」而不會胡亂作出「挑戰」,更不會傻得為了證實一些未必存在的事而貿然犯險吧?
謹慎一點、保守一點,放諸四海皆通。要是「不聽老人言」,硬要懷疑人家的提醒或警告(或溫馨提示),誓要對方找出證據來證明所說的提醒是「有根有據」(說實在,誰敢百分百肯定有問題還是沒問題?大家還不是從過往的經驗,分析及統計出來的機會率?),倒不如實行「還原基本步」,按著自己心中「早已預備」的方案進行吧!別再浪費大家時間!
用人勿疑,疑人勿用,要是分析過後仍是覺得「有危便有機」、要繼續前行的話,go ahead!沒事發生當然是好事,就當作是杞人憂天吧!然而,要是不幸出了什麼亂子的話,便不能責怪到我的頭上來啊!
我記得呢套戲,睇到一半瞓著咗~!
回覆刪除我覺得而家好多人都好「把鬼」,答非所問。
唔應識啲咁人囉. 最豬係講呢句的人
回覆刪除呢個世界一直有好多呢d人,到叫佢地做佢地又耍手擰頭...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