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9日星期五

一個麵包的誕生(一)

很久沒有感受上家政的感覺了。讀書時,一班女孩子圍在桌前,跟著老師做菜,柴娃娃的,即使連洗碗碟也是一種學問。還記得當年每人也要在Needlework Class為自己縫製獨一無二的圍裙,胸前還繡著自己的名字,好使老師方便叫自己的名字。昔日的圍裙,我還保留著。想不到這種感覺再次重臨身上,懷著興奮的心情上「烹飪班」,不,嚴格來說,這不是烹飪班,而是麵包班!


 


開課後,導師跟預熱焗爐一樣,十分慢熱,起初他也不太懂如何打開話題,及後,不論導師或學生,在搓麵粉時搓出熱情來,說話多了,笑聲也多了。雖然導師已一天沒休息,笑起來,眼睛更像一條線似的,但卻無減他的專業。


 


每一個步驟,他也細心的解說,起初氣氛有點靜,但後來笑聲及討論聲越來越多,十分有趣。


 


第一課,學做的是咸方包、芝麻包及芝士蒜蓉包。


聽起來是三種不同的包,但材料卻是一樣的。



首先把麵粉築成一道堤壩,然後把糖、依士(酵母,即Yeast) 、鹽放到中央,慢慢加進水,拌勻成一團麵團。



再慢慢加入牛油/植物牛油。



當麵粉再不是麵粉,而是變成黏黏的粉團時,便要使出平日上班或生活時所累積下來的「怨氣」,狠狠地把它「躂」在桌上,越大力越好,當然,要小心,不要錯誤地鬆開手把麵團飛到對面,或是天花板啊!



我「躂」!我「躂」!我「躂」!盡情地發洩吧!



在忘我地發洩一輪後,黏黏的麵團已變成一個滑滑的粉團,是時候把它放在一旁,慢慢發酵半小時。



在同一時間,導師利用機器,攪動另一個大粉團,用來作方包之用。


 


他的手像施展魔法似的,不消一會,一個個像大包的麵團便在眼前出現,有人笑說,只差一個「平安」的印,便可當成是「平安包」呢!



發酵完畢,把它們放在特製的方包模內焗製,約半小時後,香脆的方包便會呈現在眼前。



半製成品,已經比起初脹大很多呢!



出爐了!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新鮮出爐的方包呢!



這些麵團切出來時,大小也差不多,很像市場內賣的豆腐呢!


 


另一方面,我們像極小學生玩泥膠似的,做著一個又一個大小不一的小麵包。看似簡單的造型,可是當一拿起粉團時,卻像無從入手似的,雞手鴨腳,笑聲也從這裏變大了。



 



 



這裏有四行,能猜出那一行是我做的嗎?(猜中的獎品是‧‧‧我做的麵包一整行!相信,應該沒有人敢猜吧?哈哈)



芝麻包及芝士蒜蓉包的分別,只是在於加料的分別。



包前包後,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樣子呢!可以用「女大十八變」來形容嗎?



樣子,還可以吧?



餡料的份量相同,但可能搓的過程及手勢不一,做出來的包子有大有小。以後,當我到麵包店買麵包時,我再也不會覺得它時大時小了。


 


還記有有辮子包跟扭扭包嗎?因為大家也爭著拿回家,根本連拍下製成品的機會也沒有‧‧‧因此只有這些相片了。


18 則留言:

  1. 果然是似模似樣。剛剛起來,早餐都還沒有吃,這些照片,簡直教我 ﹗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搞到我而家好肚餓..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第3行
    相信你會係一個好老婆喔!

    回覆刪除
  4. 真係多才多藝~!!!又興趣多多!!!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我猜第二行,好想吃妳做的麵包啊!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哇, 幾唔錯WOR! 不過呢..你整緊麵包時, 點影到呢D相片架... 部相機咪痴滿麵粉?

    回覆刪除
  7. 真係整得似模似樣呢

    回覆刪除
  8. 利害.....
    會唔會太難整??

    回覆刪除
  9. 迷迷的面包包是C。< ----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我揀C,啱唔啱呀?

    回覆刪除
  11. 好似好好玩呀!

    回覆刪除
  12. 幾時有得吃?

    回覆刪除
  13. 迷女第一次吃自己整的麵包是什麼樣的感覺

    回覆刪除
  14. 幾時吃?當然是你的麵包還是在保鮮期。

    回覆刪除
  15. 一大一細,係咪愈大愈鬆軟好味呢?

    回覆刪除
  16. 嘩~好犀利呀!好彩我食咗早餐,唔使流口水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