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

人情債

「不借白不借」,或許有人覺得不好好運用借貸的「概念」,是一件很愚蠢的事。就個人來說,我不喜歡借貸,有借必有還(這還用說?難道大家看不出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「上等人」嗎?),只因我不喜歡虧欠人家的感覺(又可能大家會想,世上沒有「免費午餐」,任何借貸也需要付利息,你情我願,沒有誰虧欠誰可言),因此,我是那種寧可「天下人負我」而不是「我負天下人」的史上頭號大笨蛋。


 


試想想,要是決定買樓房,能一次過付清房貸,那是一件多麼瀟灑有型的事啊 (又,可能有理財專家說,一次過付款,沒有好好運用現金流是一件傻的事) !不過,世上能有此能力的又有幾人?除非中了頭獎(不過,中了獎也未會這樣做?),否則,大部分人仍是要月月供、年年供吧?


 


有幸(還是不幸?)成功成為「業主」,為樓房作借貸是避免不來。除此以外,其他要向人家(或機構)申請借款的機會應該不多,簡單如在生活上的「小應急」,還是可免則免。一方面,怕自己記憶力差,怕自己忘了向別人「還債」,另一方面,卻怕自己一時大意,忘記向別人「還債」而令對方覺得自己是貪便宜的傢伙而耿耿於懷,便百詞莫辯了。


 


金錢上的借與還,至少,也是一種可以量化的東西。另一種債,向人家借了,卻是難以償還,這便是「人情債」。


 


為免麻煩、為免虧欠別人,盡可能我也不希望為別人增添麻煩。不過,煩惱卻由此而來。試問,一個再獨立(甚至獨斷獨行)的人,在一個有人存在的社會裡,少不免需要跟人接觸,又豈能獨善其身?再者,一個再冷漠的人,也只不過是一個血肉之軀,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、幫忙、慰問等等。當得到別人的關心時,內心的確感到很溫暖窩心,然而,下一秒便會閃出一個問號,「自己何得何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及關心?」,於對方而言,可能只不過是小事一樁、沒什麼大不了。然而,對方的好(尤其是在一個需要幫忙的情況下),卻確實是無以為報啊!


 


不禁在想,與其不知如何報答對方的好(別跟我說「以身相許」啊),倒不如「還原基本步」,盡可能不接受別人的「人情」,不是更乾淨俐落嗎?然而,當下便想起曾聽過一句話,大概的意思是,不獨能幫忙別人的人是有福,能接受別人的幫助,亦是一種福氣,因為可以給予對方一個機會去幫助別人。


 


說自卑也好,說沒信心也好,偶然(好了好了,我承認不是偶然,而是經常)總有一絲懷疑,為何自己沒什麼好,身邊總有慶幸一兩個好心人對我「行好心」?這是我一直想不通、猜不透的「謎團」。


 


我知道自己沒能力回報那些曾給我一點溫暖窩心的慰問的人,除了一句感激外,什麼也做不來,這份債,是欠定一世了。

3 則留言:

  1. 迷失的女孩,午安。天雖然下著大雨,但仍祝各位週三有愉快的一天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有D人呢,唔一定有恩於你,但仍會開口叫你還人情債,可能係前世欠落太多~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有時佢都唔望你還,最緊要佢知道你心意就夠了,或者下次有機會幫番佢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