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9日星期一

Sit低

小時候,書本上把香港形容為「一個華洋雜處的地方」,就是說明香港是一個融會中西文化的地方。我們既要學習中文,同樣亦要掌握英語的運用。我不敢說自己中英文皆好,只能說至少能聽得明白、說得出口、寫(看)得出手,不至於啞口無言。

我得承認,我這等輩(至少我是如此),某程度上是中英夾雜的一群。偶然一些詞彙,總是自然地以英語來表達。話雖如此,但仍會有所「節制」,絕不會中英夾雜得不倫不類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一些人,中英夾雜得特別礙耳,聽起來一點兒也不順暢。無他,只因他們在不恰當的地方夾雜了不當的用詞,因此聽起來顯得更突兀:

爸爸跟女兒說「sit低」──嗯,這外國爸爸說中文說得不錯啊,連「蝕底」也懂得說!好奇地瞄了這爸爸一眼,對方卻是一名中國籍爸爸,原來,他說的並不是「蝕底」,而是「坐低」+「sit down」的「混合版」,頓時令人無言‧‧‧

如此一來,小孩很容易變得混亂,把中英混淆起來。「Sit」不是配「down」的嗎?「坐」不是跟「下」(或「低」)是「好朋友」嗎?半句中文加兩句英語,就能代表外語好嗎?倒不如全英語(或中文)對答,不是更乾脆利落麼(找天再探討這問題)?

我希望這「sit低」只是無心的話,要是這是「正常」的對話的話,真擔心小孩真的會「蝕底」──兩邊不是人,只有她的父母才明白她說什麼,那時候,愛她教她卻變成害了她‧‧‧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