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包含「● 讀書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● 讀書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07年6月22日星期五

背書的日子


還記得小時候上課要背書,拿著書本,把文言文內的一字一句牢牢的記著,然後上默書課時,一字不漏地背默出來的日子嗎?

 

背默的好處,是一早知道默書的範圍,只要乖乖的用心記著,拿滿分不是一件難事。壞處呢?卻是沒有老師在課室內大聲朗讀,聽一字、寫一字,全是自己「實力」的比拼。只要一不留神,或是突然腦海空白一片時,分數便「沒救」,一切也泡湯了,輕則只被扣十數分,重則把次序倒轉,全軍覆沒。

 

所以說,背書說易不易,說難也不難。

 

小時候的記憶力是最強的,才幾歲大的小伙子,讀的課文,在數十年後仍能朗朗上口,一字不漏的背誦起來。

 

今天,突然想起小時候背過的一篇課文。

 

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這首:

 

李白小時很懶惰,天天不願去上課。

街上看見老婆婆,拿著鐵棒慢慢磨。

李白心裏很驚奇,走上前去問仔細。

她說要磨一根針,李白聽了不相信。

鐵棒粗壯針兒小,一輩子也磨不了。

她說只要有恆心,鐵棒定能磨成針。

李白聽了很感動,從此讀書很用功。

後來成為大詩人,多虧她的好教訓。

 

這是小學必讀的文章,簡單易明,有意思。到中學時讀李白的「將進酒」,第一段最為喜愛:

 

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,

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,朝如清絲暮成雪。

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。

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。

 

幾千年前的詩句,成了現在廿一世紀常掛在口中的至理名言。

 

拿著書本背書的日子捱過了,一向沒語文天份的我,對讀過的文章未必全數記得。記得的,雖是寥寥可數,但卻是銘記在心中。

 

誰說文言文沒有用處?至少,令我能有著絲絲的記憶,老掉了牙時,仍能說上一兩句,充當作「有識之仕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