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6月6日星期二

一個人在途上

晚上匆匆與媽媽吃過飯後,媽媽便與姨姨外出欣賞演唱會,只剩下我一人留在家中。

一邊清洗碗碟,一邊往街上看。

一支一支的街燈,散發出柔弱微黃的燈光,

一個一個的身影,落在街上,

一陣一陣的清風,從廚房的窗吹進屋內,

雖只是一個人,但我卻感到無比的平靜與安寧。

 

人一出生,便是為自己而活,也是開始一個人的生活。

身旁的父母、兄弟姊妹、親友、朋友也只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過客。

小時候,父母帶自己上幼稚園,小小年紀便要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,從只有家中的父母及兄弟姊妹的生活,到認識一班年紀相約的新朋友。

小學如是,中學如是,大學如是。

我也忘記我是如何開始認識我的第一個小學同學,第一個中學同學和第一個大學同學了。

上學,放學,自己一人,有幸的話,找到一個與自己居住得比較近的同學便可以相約一同乘車回家。

畢業後,找工作,也是靠自己的能力,過關斬將,希望面試成功。

面對著陌生的公司,不同的部門,不同的性格的同事,總要找一個合適的做事方法,令別人欣賞自己。

 

身邊的人,就好像一個過客,不停在身邊出現。但他們的出現,卻又會令自己不停的改變,變得更圓滑,變得更堅強,變得更溫柔有禮等等。

 

有人會覺得一個人很寂寞,很孤獨。這是相向的。無可否認,一個人有時會覺得孤單,如覺孤單,可找朋友聊聊天。

起初,我會覺得一個人很孤寂,獨自一人時會禁不住流淚。但漸漸,不知道是否因為習慣了,我反而開始慢慢享受著一個人的感覺。

一個人逛街,你想看什麼便看什麼,想何時停下來便停下來,想去那裡便去那裡。

時間、空間全屬於自己,而不受任何人的影響。

 

作為男生,很多事情可以很快便下決定,相反,女孩子的顧慮會比男生多一些。

就以外出旅遊為例,女孩子的擔心卻真的比男生多。

去年,心血來潮的我,忽然想外出旅遊,但眼見身邊的朋友忙碌非常,忽發奇想,想一試自己一人去旅行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!

當友人知道我的計劃後,總笑說我光說不做。的確,猶豫不決的我,要作出這樣的「大決定」是何等的難啊!

終於有一天,我鼓氣我一生最大的勇氣,衝上旅行社,決定報團去旅行!

報團後,我心竟忐忑不安!回想起也覺好笑!

(要知道我是一個「怕」自己一人的女孩,正如,如果我是一個人的話,我一定不會在外用膳的,無論如何,我都會外帶食物回家自己一個人吃,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在外用膳,沒有人傾講,是很可憐的)

到出發的一天,心情當然緊張得要死!

自己上班、自己上課、自己一個人生活、自己出外公幹便嘗試得多,相反自己一個人旅行還是第一次呢!

本著「好彩的話便可認識到一兩位朋友,要不便是從頭到尾也是自己一人」的心態出發,顧慮反而減少了。

天也待我很好,竟然給我在第一天認識到一對年青夫婦(剛結婚度蜜月) ,他們的熱情,令我非常感動,眼見我自己一人,常常與我結伴參觀各地方名勝。當我得知他們這次是蜜月旅行時,反而令我感到不好意思,好像打擾了他們似的,但他們竟毫不猶豫地與我同行,這是我意料之外!

 

第一次自己旅行的感受,竟然比我想像的好!

我之前的擔心實在是多餘的!

 

一個人在途上的感覺再不是孤單,而是充滿人情味!


(後記:享受著一個人生活的同時,當然更希望身旁有人能與自己分享自己的一切苦與樂!)

總有出頭天

要在現今的社會生存,在汰弱留強的情況下,適者生存,要與別人爭一日之長短,非要遵守遊戲規則不可。如果你不融入主流的生活或做事模式,你便會成為他們眼中的怪人,被排斥。
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,油腔滑調的情況,更是不屑一看。
現實是殘酷的,如你能「拉關係」,你便會扶搖直上,平步青雲。
相反,如你不入主流,清高地靠一雙手闖去天下,也會有成功的一天,但所花的時間或許會比其他人長。
我並不否認或質疑他們的工作能力,但的確,能在人事上能拉攏關係的人,機會會比其他人多。即使擁有同樣的工作能力,關係好一點,距離成功的目標又邁進一大步。
周遭總會有些人光說不做,東拉西扯的又過一天。只要你能言善辯,在上司面前美言幾句,他便會覺得你辦事能力高。
在這商業社會裡,包裝的確很重要。任憑你有如何好的辦事能力,沒有包裝,別人只會當你是一頭牛,埋頭苦幹努力地工作。
為理想?為生活?如何決擇?
正當我並不認同這些行為的同時,偏偏我卻在這商業社會裡浮浮沉沉。我不善詞辯,不善交際,完全沒有包裝可言,這對於我來說是沒有好處的。
別人輕說幾句便有成效,而我卻在像一個製衣工人般,比別人多付出十倍力也未必能成功。
想起來,這就是現實!
現實是殘酷的,無論你在那裏工作,無可避免地也要面對相類似的人或事,只是在於你如何面對而已。

以前作為學生的我,當面對著一班新相識的人時,我會變得啞口無言,沉默不語。
自從畢業後,我發覺自己改變了很多,初出矛蘆的我,每件事對我來說也是新奇刺激,雖然工作的環境給我帶來不少的壓力,但我仍熱愛自己的工作。
但時間日漸過去,以往辛苦但開心的日子不再,轉之而來的是人事上的紛爭,整體來說,同事們對我也不錯,只是有一兩位同事喜歡興風作浪,做事不切實際,只求花巧的包裝,往往推卸責任,這是我最不屑的。
面對這種情況,向上匯報也是徒然,唯一可以做到的便是在我能力範圍內盡量做好本份;
爭權奪利的日子並不適合我,我只希望「安份守己」,過一些平平靜靜的日子。

話說回來,我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(至少我自己覺得),工作我一定會盡力做好,有好的表現,力求上進,人才會有目標,有進步。但我絕非有很大很大野心的人,為求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事我一定不會做。從小到大媽媽都教導我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「做事沒有不勞而穫」的道理,有實力的話終有一天會有人欣賞的!

說到底,我不會為現實而強迫自己改變來迎合這個社會,我會堅持自己的原則,不會人云亦云。始終我相信有實力的人一定會有出頭天!

2006年6月4日星期日

媽媽老了

近年,我開始感覺到媽媽開始老了。

白頭髮?從小到大,我心目中的媽媽,在烏黑的髮絲裏總夾雜著幾根白頭髮,已見怪不怪。近來,每當她要到髮型屋理髮前會給我看看額上的頭髮。啊!不得了,原來她的髮根已慢慢變白,我眼前的黑髮,只是一個掩飾,我看到的只是染髮劑的後果。不知不覺間,她的白髮大增,是否過度粗勞?為了我這個不孝女而操心?

另一方面,前年她開始有腳患,事發時,我也不太清楚,因為我並不在她的身邊。只知道在我離開的時候她還是好好的。每天起床後,出門上班時,總是一個箭步跑出門,我常笑說,「不用跑啊!你跑的速度跟我快走的速度還不是一樣?(笑!)還不是坐在同一班車子?幹嗎總是要這麼急呢?」你每次也是給我同一個答案:「這小小的跑步可是我的小運動啊!做事也可快些呢!」

可惜現在的媽媽再也不可以這樣「運動」了。有一天,當媽媽打電話給我時,告訴我她的腳有一天突然痛起來,正在往車站途中候車的她,痛得寸步難行,我的心不禁慌起來。幸好看過醫生之後沒有大礙,只是以後要小心自己的腳,不能再有任何的劇烈運動。

從始以後,她每次上街也會步步為營,如果行走太久,她便要停下來歇一歇。

近日,發覺她的膝蓋有點發大,細問之下,原來媽媽也覺得有問題,經醫生的診斷後,原來是發炎令膝蓋看起來大了。

看著她每天吃著藥,擦藥膏,給腳做按摩,我作為她的女兒,卻什麼也做不來,真的心中有愧。

如果我有能力的話,我一定會給她過好日子,不用再辛苦做工。退休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輕輕鬆鬆地過每一天。

媽媽的幸福,就是我的幸福;

媽媽快樂,就是我快樂。

2006年6月2日星期五

雷雨下的羅宋湯

上午十一時十九分,天空忽然白光一閃,白光畫破灰黑的天幕。

隨著「隆」「隆」一聲,打破了寂靜的天空。

各人紛紛探頭往窗外看,雖是隔著厚厚的玻璃,雷聲還是雄壯不已。雷就好像向自己的方向打過來,各人議論紛紛,笑說有做錯事的人不要太靠近窗邊。

雖然我並沒有做虧心事(應該沒有吧?

) ,但聽到這畫破天空的雷聲也不禁嚇了一跳!

往窗外一看,什麼也看不見,只見灰濛濛一片,連有否下雨也看不到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黑仔事件簿:

好友放假一天,相約她到我公司附近共進午餐。冷不防天氣的突變,雷電交加,為了好友著想,只好取消約會。

約會取消後,便相約一班同事外出吃午餐,因天氣惡劣,在沒有選擇情況下,便到機鐵附近的一間食店(以湯水最出名的) 。誰知道人龍長長,店內已全是食客。眼見如此,只好到另一家餐廳。

剛坐下不久,各人便開始點食物。點食之後,正當我們閒話家常之時,背部突然感到一陣暖意。起初我並不為然,慢慢地我開始覺得有些不妙,用手輕掃背部,發現身上竟然濕了一片!

羅─宋─湯!

身旁的同事也開始發現我的異樣,紛紛遞上紙巾。那時,那侍應才如夢初醒,給我遞上紙巾及道歉。混亂中,她把我濕了的椅子拿走,但又忘記把新的椅子交給我。無奈的我只好呆呆的站在桌旁,不停地抺抺抺。

無計可施下,只好到洗手間清潔衣服。幸好在場有一位女同事(其餘的全是男同事) 伸出同情之手,協助我清理衣服及洗頭髮。

有同事還笑說:「不要望著我呀‧‧‧我也愛莫能助啊!想幫也幫不了手!」

羅宋湯的痕跡還留在背上,幸好有一把長髮遮蓋了大半個背部,要不然便尷尬死了!

清理完畢後,帶著濕濕的背部回到餐廳,有同事已很友善地幫我換了位置,避免再發生意外。

面對著眼前的羅宋湯,及意大利粉,只有四字可形容整頓午餐的心情:

食‧之‧無‧味

品嚐著西柚汁也份外覺得苦澀。

同事笑說我還要請病假(因為心裡不舒服) ,要買新的衣服來替換,要到髮型屋洗頭呢!

也幸好有同事借出她的外套,以方便我下班時回家之用。

 

延誤

當升降機門打開時,搭客一個跟一個步入升降機內,大家的目的地都是大廈的某一層,你會否按電梯按鈕呢?

如我是當時人,我會:

1)       自己盡可能會按制,方便自己方便人;

2)       如人太多,未能按制時,便會一個箭步走到升降機的後方,避免阻礙其他人進入,按制的任務便留待其他人了;

3)       如入到升降機內,制還沒有按動,而我又站在按鈕附近的話,我也會動手按制;

 

但原來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這樣的想法。「一樣米養百樣人」,有些人真的會站在那裏,一動也不動。明知電梯制還沒有按,但仍舊無動於衷。

正當大家都以為到達目的地(某一層)時,門並沒有開,相反,升降機不『停』反『降』,回到地面。整個升降機內的搭客為之側目。無奈那兩個站在制前的人仍舊故我,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。

幸有人「出手相助」,把制按了,可惜全機內的人也不能幸免,要一起「遊升降機河」,浪費了不少時間。

 

為什麼會有人這般莫不關心呢?只是按一下電制,要花很的工夫嗎?

2006年6月1日星期四

六‧一 國際兒童節

六月一日是國際兒童節,我相信很多香港人與我一樣,一說起兒童節便會想起四月四日兒童節。其實它的真正義意何在呢?是否只是給小朋友一個向父母撒撒嬌的機會,繼而吃一個兒童大餐,再到公園遊玩一天,最後到「玩具反斗城」買一件大玩具?

不錯,這的確是現今小孩子在兒童節的指定動作/活動。當然我也希望有我的份兒!嚴格來說,我並沒有體驗過這樣的一個夢幻兒童節,兒童節在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或影響。「兒童餐」只有我在麥當勞時才能享用。

今年兒童節,令我有深一層的體會。在現今的社會裏,我們常認為現在的小朋友物質太豐裕,孩童被過份溺愛,或者因父母工作的關係而被忽略,從而給予金錢於子女,希望藉金錢來補償自己對子女的關懷不足。

其實在社會的另一角落裏,還有一群被忽略的孩童。因為生活迫人,小孩在讀書之餘,還要外出做小工作,藉此小小的收入來幫補家計/自己的零用錢。

一個十二、三歲的女孩,放學後,坐在床上,一塊小木板架在床上便成了她做功課,溫習的地方。小小年紀,做好功課後,跟著哥哥上街把舊報紙賣掉。年紀小小的她拿著一份份報紙,哥哥推著一架小車,滿車都是報紙,一路上兩兄妹「你一言,我一語」,一不小心,車子推翻了,兩個又狼狽地在地上拾回報紙,小心翼翼地把報紙放回車子裏。把報紙賣掉後的錢便會成為兩兄妹的零用錢。哥哥不願把錢分給妹妹,妹妹便大發雷霆,哥哥只好在不情願之下把兩元交到妹妹手上,妹妹還是心有不甘,但無可奈何下只好接受兩元的報酬。

其實哥哥並非因為吝嗇或貪心,只因他已上了中學,書簿,雜費的支出會比妹妹多,只是自己尚小的他並不懂如何向妹妹解釋。兩兄妹看似常常爭吵,但事實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很好的。他們互相扶持,互相幫助,感情非常深厚的。

除了賣報紙外,他們還要幫媽媽到街市買菜,妹妹負責煮飯,餸菜便會等父母下班回家時才煮,一家人共進晚餐已是晚上十、十一時的事了。

此外,妹妹在假期時要到爸爸街上的小店舖幫忙「看舖」,「拆銅線」。
小小年紀已經這麼懂事,十分難得,但也可算是因為環境所造成而令他們成長,學會珍惜。
外人看著他們,心已酸透了,但他們卻自得其樂,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快樂。
生活雖刻苦,心中卻富有,臉上更流露著幸福的笑容。
他們比家中擁有無數洋娃娃,無數機械人,無數電腦遊戲的小朋友來得更開心、更快樂。
的確,始果可以選擇的話,他們想與其他小孩無異,但他們並沒有埋怨,相反,他們更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。

小孩應擁有一個愉快的童年,無負擔,無牽掛,無憂無慮地讀讀書,玩玩遊戲。

願天下為人父母者,能抽多一些時間,陪伴自己的子女,了解自己的子女,關心及愛護自己的子女。

金錢並不能代替父母的關懷,只有父母的相伴,小孩才會健康快樂地成長,才能培養出一個有良好的品德與學識的孩童,這才稱得上是一個真真正正幸福的家庭。

願社會上多些人關注這些兒童,幫助改善兒童的生活質素,令他們有一個美好的童年,這才稱得上是真真正正「兒童節」的意義。

五月初五龍舟節

五月初五龍舟節,

家家戶戶吃糉子,

安在家中看龍舟,

平平靜靜過一天。

 


端午節給我帶來一天的假期,早上起床扭開電視,天色雖灰暗,一群雄心壯志的健兒卻齊集在一起,沙田、大埔、西貢、屯門,全是一個個比賽龍舟的健兒。


 

「隆、隆、隆」鼓聲雷雷,舵手一下一下地擊鼓,參賽者起勁地把槳往水裡划,水花四濺,節奏齊整得驚人。每位健兒全身也濕透,海水、雨水、汗水溶為一體,充份表現了團體精神,表現了「力的表現」。因為只要一位成員未能配合其他隊員的步伐,勝利便會遙遙無期。要參加比賽預備功夫也是不能缺少的,只有不斷的鍛練,才會有奪標的機會。

 

小時在家附近的碼頭也會舉辦小型的龍舟競渡,雖沒有其他大區的熱鬧,但總算吸引了一班街坊到來湊湊熱鬧,現在還挺懷念那些日子呢!

 

端午節的起源,相信大家也知道是有關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。人們害怕江裡的蛟龍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,便用葉子,米等包裹起來,投進江中,好使蛟龍吃飽子後,不會吃掉屈原。吃子也成了我們今天端午節的其中一個習俗。

 

小時的我,總愛與傳統唱反調,別人愛吃咸肉粽時,我偏要吃水粽。有時在短短幾日之間,三餐都是以粽為主糧時,見到粽也會覺得討厭。但當人慢慢長大時,漸漸珍惜每個節日,當明白每個節日背後的意義後,我便開始享受每個節日所帶來的氣氛。

我享受每個由綠綠的粽葉所包著的咸肉粽,「少吃多滋味,多吃壞肚皮」,在過節時只要能吃到一隻熱烘烘的粽子,已經覺得很滿足了,粽子也覺得份外覺得美味。

 

看完一場又一場激烈的賽事,吃過粽子後,決定下午去做「小書蟲」。

時間飛快過去,書本還沒有看清楚,已經是兩小時後的事了。可能是太專注的關係,離開書局時竟有點暈眩的感覺呢!

 

回家途中,差點兒發生意外。正當我橫過馬路時,冷不防有一位男士騎著單車,單車上有一罐石油氣,從我的右邊閃出來向左轉(註:馬路是單程路,從我的方向看,車子只可向右轉)。我與單車只有一隻手的距離,嚇得我立即停了下來,幸好只是虛驚一場。

 

看來以後出門要加倍留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