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

小時不教、大時無得教

我們常掛在口邊的「有品」、「冇品」,其實是指一個人品德上的操行。一言一行,不獨是代表自己,背後還代表著自己的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地方、城市、國家等等。說品德,好像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,其實並非如此。不用做一些偉大的事,更不用犧牲自己,簡單如有禮、體諒別人,在決定做一件事前先從他人的角度出發、替他人著想、不自私,已是一個好開始。

一個微小的自私行為或動作,雖罪不至死,亦未必對周遭造成重大破壞,然而,卻可能已對環境及他人產生滋擾,令人煩惱不已。
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需要包容與體諒,但並不代表凡事啞忍。公平一點,有時候不是每一個人都清楚明白當中的「一般指引」,才會出現「違規」或作一些不合乎常規的事,總相信,只要有禮貌地把道理陳述(不是叫大家指著對方的鼻子來指斥),不平則鳴,才是上策。

的確,近年發覺自己「不平則鳴」的次數多了,不禁反問自己,問題是出於自己嗎?是因為自己年紀開始大,忍耐力開始不足?還是因為有恃無恐的人越來越多,凡事也從自己利益出發,才懶得理會人家的死活?

分別在不同日子遇上三個令人頭疼的小孩,他們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不少滋擾,某程度上,更是無禮沒品德‧‧‧

小孩甲:
一個非常「經典」的小孩「玩樂」的行為──玩電梯。把電梯內的所有樓層的按鈕全都按了,以為神不知鬼不覺,卻偏偏在「中途」遇上我這名「不速之客」,小孩「無路可逃」、亦無法抵賴,羞愧得無地自容;

小孩乙:
在車廂裡以智能手機看卡通卡,卻忘形地把音量開到最大,對車廂中的其他乘客構成極大的滋擾!
在車廂裡,我的聽覺變得特別敏感,實在無法忍受這些噪音,第一次「戰戰兢兢」地要求對方把音量收細,只可惜,只維持了一段短時間便再次故態復萌。總覺得,把玩電話是家常便飯,但亦要有用電話的禮儀!要是每人也把自己的電話聲浪放盡的話,只會把地方變成喧鬧的街市!

少年丙:
電梯門徐徐關上,門外的少年卻在電光火石之間把門打開,然後若無其事地走進電梯。明知自己的一小動作,足以延誤電梯裡的所有人,卻連一聲「不好意思」也沒說一句,是我太不包容,還是他覺得理所當然?

以上只是冰山一角(不但小孩如是,出現在成人身上更是多不勝數),我當然可以忍氣吞聲,不哼半句。不禁在想,要是他們的家人不立時加以糾正的話,我們作為「旁觀者」的,再說多一句便跟「三姑六婆」無異了!

品德,需要從小開始培養。要是錯過了這個黃金時間,他日長大成人,大局已定,要改過亦為時已晚,最後,只會為社會製造出更多自私自利的人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