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

閉門寫不成「文」

寫作,是一項寂寞的「工程」,別人無法幫助自己,唯有用自己的腦筋,才能寫出一篇文章。寫文章,需要靈感,只要靈感一到,那怕只是一個小重點,也可以把它發揚光大。靈感就像空氣,看似是虛無縹緲,但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。你說它不存在嗎?只要細心留意的話,它是無處不在。但說它就在身邊嗎?要是沒有那份「叮一聲」的感召的話,身邊再多的靈感,也會對它毫無感覺。


 


常聽說,一些作家喜歡躲在家裡埋頭苦幹,在不受外界引誘及騷擾下,一篇接一篇的文章便源源不絕地產生出來。然而,要是這是當作家的首要條件的話,我可以說,自己是永遠無法做到的,只因我的大部分的寫作靈感,都是來自「人」。


 


平日,上班、下班、回家,在途中一定會遇上不同的人與事,從別人的舉手投足中,甚至一件簡單不過的事,也足以令我「諗多咗」,從而作出不同的反思及反省等無謂想法。相反,在週末或假日,我總喜歡待在家中,思潮也會跟著一併「小休」,腦袋暫停運作,靈感自然跟著消失於空氣中。明明知道,靈感就在街上,只要自己走出街外,那怕只是數分鐘之事,便可以「得心應手」,然而,我偏選擇躲在家中,企圖希望靈感「從天而降」,那是一件多麼妙想天開的事啊!


 


把自己困在家中,等於把靈感之門關上。我是一個無法在完全封閉或寂靜的地方工作(或寫作)的人,我耳邊需要有一些人或聲響作「背景」,我才可以更專心工作。否則,過於寧靜的環境,更易令我分神,因為我會從中找尋「突破」寧靜的事,反而拖延了進度。


 


近日靈感「失靈」,腦袋長期空白一片,人也顯得有點遲鈍,反應也變慢。看來,我要多點外出走走,別把自己困在某一空間裡,即使未能寫出一言半句,至少,腦筋的轉數可以回復「正常水平」。

5 則留言:

  1. 閉關不在乎實際環境,卻在於心境的寧靜。 靈感來自我們對這世界中的人和事,一切一切的感覺。 若沒有靈感,到街上觀察人們,坐在二樓的咖啡店,細看街上不同的行人。 觀察他們的神情、衣著,想像他們的故事,說話。 當然,一杯好的茶、一支好的筆、一首好的歌,一定能為妳的靈感添上點色彩~~^^

    回覆刪除
  2. It is best to write from your own experience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閉完關之後,生活正常返,而家係咪靈感湧現呀?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既然閉關不成,咁就要出多的街啦!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有時就係咁,而家無靈感我唔會迫自己寫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