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

不是天生「購物狂」

每一種狂熱的背後,或多或少也有其原因。狂,是正常的「狂熱」,還是「瘋狂」的狂,且看當事人是否有足夠的定力、理智及自制能力。購物本身並不是罪,有需要使用的時候,添置新的「身外物」也是無可厚非。然而,要是在「想要」與「需要」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的時候,抱著「買了才算」的心態,除了增添家中的雜物外,還是浪費金錢及資源。


 


從前,我不明白「購物狂」的心態,為何他們有用不完的精力去選購?為何他們有花不完的金錢?現在,我開始明白為何會有人喜歡購物,有些更視購物為減壓方法之一。


 


當你埋頭苦幹、不見天日的不停地做,時間、精神、心思等等,全投放到眼前的事上,精神自會繃緊。熬過了不知多少時間,終於可以鬆一口氣,這時候,整個人彷如一個洩了氣的氣球,頓失方向感,淘空了的感覺,像一個無底的黑洞,用盡所有方法也不能把它填補。這時候,要是能在外走走,看看另一個「花花世界」,令一個早已被隔離的自己,再次融入實實在在的生活,心情自然變得輕鬆愉快!除此以外,購物所帶來的滿足感,還在於可以購得心頭好,手握「戰利品」,一種「它是真正屬於我」的感覺在腦海裡出現,沒有什麼事比這樣更實在!


 


當然,要是純粹為了這種實在感覺而瘋狂購物,最終吃虧吃苦的,還是自己的錢包!的確,只要是經濟上能負擔得起,加上個人有節制的話,花多花少並不是問題。要是為了滿足一時的衝動及購物的欲望而令自己債台高築,只會被視為傻瓜的行為,不值得同情。


 


購物減壓是無可厚非,但要是能在衝動與理智間作出平衡,「停一停、想一想」,不因一時「火遮眼」而買了一些根本不適合自己的產品,一方面不用浪費金錢,另一方面,亦不會為地球製造多一件垃圾,不是很好嗎?


 


的確,放肆完畢,獎勵自己,心中暗叫「爽」的同時,又是時候「收拾」心情,不能令自己長期處於「購物沸騰」的高漲情緒,否則,真的替袋中的錢包「擔心」呢!加上,購物這張「皇牌」不能常用,否則,便不再靈驗啊!

2 則留言:

  1. 吳獅皇(Assemby)2013年7月19日 上午6:51

    朋友,晚安。《籃球戰記(4)~暴風雨的前夕》寫成了。歡迎到訪瀏覽。祝您週四晚上愉快安康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你買咗D咩呀?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