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學車後,每一次也是懷著既興奮又擔心的心情去上課。興奮的是因為自己能把車子開動,當中的滿足感是難以形容的。然而,擔心的是不知道以自己現在的能力是否可以成功過關,看到日子日漸迫近,自己似懂非懂的,當中給了自己不少無形的壓力。
記得上次,因為是學會泊車、掉頭及上斜後,第一次要把整個過程做一次,那時可能是自己心急了一點,也可能是緊張了一點,自覺表現並沒有初次時的好。結果?越緊張越糟糕,一心想著手的控制,卻忘了腳的配合;到記著腳的力度時,卻忘記了手的動作,總括來說,「事事不順心,死火何其多」!在這惡性循環下,自己也覺得表現強差人意,信心備受打擊,令自己更擔心在能否考試中及格,下車時,笑容及信心,也頓時失去了。
吸收了上次惡夢般的經驗後,這次我學懂了放鬆,不要太注意在某一個地方上,輕鬆一點,出錯機會便大大減少。
每次上課,在場內駕車,看似很沉悶,但原來每一次也會學到一些新事物,吸收到新的體會,更覺得時間流走得太快,還想多練習幾遍呢!第一次學會看遠一點;第二次學會控制腳的力度;第三次初嘗緊張到失準的心情,到今次第四次了,終於學會了放鬆心情,每次也學了一樣寶貴的經驗。
「好的開始,是成功的一半」這句話準沒錯的。原來一個好的開始,對我來說,是很重要的,開始時順順利利,自信心也增添不少,膽怯的心情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。心中只想著「我可以做到的,放膽去吧」!這個自我激勵的方法挺有效的!
除了重拾自信外,我還開始領會到如何計算「位置」。原來,要開動一輛車並不難,當中的難度卻是如何在最佳的位置與時機開動!除了要用眼睛來判斷路面情況外,還要用耳朵來聽,用身體去感受車子的震動。坦白說,起初當我還未找到當中的竅門時,總是摸不著頭腦,師傅著我左轉,我便左轉;在右面停下,我便停下,根本不是百分百明白的,只是機械式的跟著做,要是沒有他在旁的話,一定做不來。因為我是一個不能「死跟著做」的人,更加不是「死讀書」的人,一定要自己百份百瞭解後,才能用心記著,這種學習模式原來不單應用在書本上,連學習駕駛也是如此。
不知從何而來的啟示,這次忽然「叮」一聲,突然開竅。在這短短的路程裏,留意的地方多了,計算距離也有了進步,不用像以往一般,只聽著命令而行。
到目前為止,我仍是最害怕車子「死火」的一刻,每次也令我心裏暗叫不妙,只要車子能開動、不「死火」,那怕車速是如烏龜般慢行,也令我安心不少。
這課比上次順利一點,但手腳卻有點混亂,常把次序倒轉,看到自己的手忙腳亂,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呢!
下次,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