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
很多研究指出,女孩子喜愛甜味食品的比率遠大於男士:甜品、糖果、蛋糕等等,各式各樣,任君選擇。
雖然我並不是一個無甜不歡的人,但有甜品放在眼前,總是忍不了口想一口把它吞進肚子內。然而,人長大了,自制能力相對高了,知道甜食不能多吃,一來不停的吃甜食會令身體出問題,俗語說「少吃多滋味,多吃壞肚皮」,另一方面,體型會因著吃甜的分量而成正比。為了身體不再沉淪下去,只好自我克制一番。
其實除了甜品是「甜」之外,著實有很多食物是帶有甜味的,生果便是其中一種了。小時因為常常咳嗽的關係,醫生說吃橙會令咳嗽變得嚴重,因此在小時我幾乎與橙絕緣。相反,吃蘋果便成了我每天必吃的生果。常說「一日一蘋果,醫生遠離我」,可能是這個關係,我從此身體便健康非常,與醫生「絕交」了。父母也因此而少了擔心我。
奇怪地,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對蘋果產生了「敏感」的症狀。所謂症狀,並不是指我一吃蘋果便會有紅疹,相反地,我是聽到蘋果的爽脆的聲音便會變得雞皮疙瘩。
奇怪嗎?這連我也百思不得其解!連別人在切蘋果時,聽到那手起刀落的聲音也不能!
正因如此,如果我吃沙律的話便很慘了。在每粒細如骰子般大的生果粒、薯仔粒中找出蘋果粒可真是一件難事,加上其中混合了沙律醬,要找出蘋果的「真身」的機會更低!
不幸吃了一粒,全身的毛管直豎,感覺嚇人。
有時為了克服它,強裝鎮定,合著雙眼,「骨」一聲把它吞下!
但為了吃一口蘋果,只有找其他方法了,總不能因此而避免吃蘋果吧?
因此別人在高高興興地吃著爽脆甜美的蘋果的同時,我卻希望從中找到一個「粉」的蘋果!
別人常說爽脆的蘋果是上品,「粉」的蘋果其實是熟透了,將要爛掉的。可是我對著她卻是情有獨鍾的。你吃新鮮爽脆的蘋果,我吃著「粉」的蘋果,各取所需,而最後沒有一個蘋果會被浪費,雙方也有得益,那不是很好嗎?
只可惜爽脆蘋果易得,「粉」蘋果難求,在街上找一個合我口味的紅蘋果並不容易!估計我已經很久沒有真真正正吃過蘋果了‧‧‧
酸
同樣地,女孩子總比男士愛吃酸的東西,在街上不難發現各式各樣的零食店售賣著各款不同的涼果,只是話梅已經有數十種不同口味了。對著一個只懂分辨基本甜酸苦辣的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分別。把一枚「普通」跟「九製」的話梅放在面前,對我來說是一樣的,沒有分別,如果給製造涼果的人聽見,一定會把他氣壞呢!
從小到大,我也愛吃酸酸甜甜的涼果(在家中我會叫它做「咸濕野食」) ,雖然我沒有暈車暈船的問題,但我總愛吃著它的感覺,只要含著它,酸酸的味道便會慢慢的滲出來,令人再三回味。
記得小時候,媽媽總愛在夏天時買一些紫薑回家,加一小角皮蛋,便成了美味的「皮蛋夾酸薑」。小孩子那會喜愛辣辣的薑呢?唯獨是紫薑,辣中帶點酸的味道,令家中小朋友爭相吃著,直到現在,如果我在日本食店內我也是喜歡吃放在碟上的一團粉紅色,毫不起眼的紫薑呢!
苦
相信很多人與我也有相同的經歷,就是被媽媽迫吃苦瓜。
看著一碟苦瓜炒牛肉,聰明的會挑牛肉來吃,吃飽飯後碟內往往只剩下「孤苦零仃」的苦瓜在碟內等候被處決。為免浪費食物,媽媽總會威逼著自己要把苦瓜吞進肚中。
小時只覺得苦瓜很苦,但是媽媽卻說那是「甘」味,也說著苦瓜是「君子瓜」,只苦自己而不會把味道傳給其他食物。但是小孩子不喜歡就是不喜歡,即使說著有多大的益處,有多美味也是徒然。只是有時被媽媽打罵著便苦著口面吃一兩塊,「苦上加苦」!
但時間飛逝,長大後,竟然不抗拒以往「苦之入骨」的苦瓜!
與很多人相同,小時不喜歡苦瓜,長大後反而喜歡上它!
可能是口味轉換了,明白到苦瓜對身體的好處,漸漸地便不抗拒它,可是我仍是不喜歡苦瓜炒牛肉黏著苦瓜身上的豆豉,黑黑的一點,噁心極了!
辣
單從外表並不知道一個人是否能吃得辣,有時看到一些人,直覺上覺得他是吃得辣的,但其實是一點辣也忍受不了。相反,一個嬌滴滴的人看似弱不禁風,一副經不起辛辣的樣子,卻能把一碟又一碟的辣味小菜放進口中。
我是一個頗吃得辣的人,但是我並不是一個無辣不歡的人。對我而言,辣味只為提高及刺激味覺,並不是要蓋過食物本身的鮮味。如果食物本身經已很新鮮的話,再加其他味道,只會浪費食物本身。近年興起「麻辣」火鍋,印象中「麻辣」一開始便會令人覺得咀裏發麻,根本不能品嚐到食物本身的味道,也可能是我怕自己捱不住,受不了那種麻辣的感覺,因此我從未試過。
人生中就好像食物中的甜、酸、苦、辣一樣,每樣也是適可而止,過多便不好了。
「甜」就像人生中遇到的幸福事,每個人也希望得到幸福。但幸福並非必然的,嘗過了幸福的滋味,你便會永記於心。見到別人吃著甜品,自已也會覺得開心,同樣地,看著別人幸福快樂,自己也會覺得幸福快樂。
「酸」就好比人生的小遺憾,淡淡的,不痛不癢。起初的傷痛令人失望,令人痛心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,失望痛苦會漸漸消失,剩下的只有淡淡的遺憾,只有在細心回味的時候才發覺它的存在,那一刻又會刺中自己的心靈。
「苦」就像人生中我們受的挫折與痛苦,受過傷,痛過,才會更加珍惜自己眼前擁有的幸福與快樂。挫折像苦瓜一般,小時經不起考驗,會痛恨失敗,但隨著歲月的流逝,人便會開始發覺挫折令人成長,從失敗中汲取教訓,學懂做人道理,從此苦再不是苦,而是甘了。
「辣」就好比人生中的一些新刺激,令人振奮,但是不能太多,太多的話會傷害到身體,感受不到本身的意義。有些人能抵受得到大刺激,人生大起大跌;有些人並不能接受刺激,只能平平靜靜的過日子。沒有了「刺激」並不會影響事情本身,有的話便可以起了催化的作用,沒有刺激嘛?也不要緊,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是一種福氣。
你的人生是甜、酸、苦、辣、哪樣比較多呢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