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情與友情之間如何區分呢?我不懂。我只知道但凡對我好的人也是朋友,朋友有分普通朋友、好朋友跟知己。對我而言,好朋友跟知己是能說出心中最內心深處感受的人,彼此間用真誠對待對方,沒有機心、沒有猜忌,是兩個人之間關係的維繫最為重要。
說到愛情,人們常說愛情是兩個人之間的相處,互相尊重與關心對方,事事為對方著想。然而,豈是如此的簡單?
第一關首先是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,由漸生好感,到希望時時刻刻與對方在一起,分享彼此的喜與悲。
第二關便是要對方與自己一樣,有著同樣的感覺,彼此產生「愛」的感覺是很重要的。要是你喜歡他/她,而他/她卻不喜歡自己,或是已經喜歡了另一個人的話,這單向的愛根本不成立,更莫論談到以後一起生活的日子了。
即使第二關也成功過渡了,一切看似很順意,無風無浪,生活愜意,兩口子恰似一對壁人,令人羨慕。然而,大家卻忽略了另一個潛在的問題。
兩人的相處,不錯,是兩人之間的事,理應與外人無關。畢竟,一對戀人的結合,其實也是代表著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結合,假若這份情義得不到雙方家庭的包容與體諒的話,當中便會隱約暗藏著危機。
因此,最後一關,也是最難過的一關,那就是雙方的家人。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令對方的家人不喜歡自己的話,這將會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。
要全世界的人喜歡自己是一個不可能的事實,能找到一個互相欣賞的人更加難得,所以要加以珍惜。喜歡一個人,便會喜歡他的全部,包括他/她的優點與缺點,他/她的過去,以及他/她的一切。「愛屋及烏」更是一個考驗愛情的一大難關。
隨著感情越來越深厚,少不免會與對方的家人開始有接觸,見面的機會只會有增無減,但假如得不到對方家人的認同,相處起來發覺有困難時,又可以如何面對呢?
面對著「手掌是肉,手背也是肉」的時候,難為了作為中間的「夾心人」,「順得哥情失嫂意」的情況屢見不鮮,彼此的洪溝越來越大,假如不在起初的時候把誤會化解的話,誤會只會越來越深,到時想補救便已經太遲了。
人始終是一個感情的動物,所想、所做的事,也並非全理性的,尤其是當評論一個人的時候,第一次見面,或多或少已經給對方下了一個印象分數。明知以第一眼緣來把人的性格下定論是不恰當的,然而,很多時候我們卻以此為基礎,把人分成不同的級別。比較理智的人會懂得在其他時間慢慢把一個人看清楚,了解他的為人性格,可惜,在這世上,單純以「直覺」來判斷一個人的好與壞又何其多呢?(又或者,可能在自我反省的期間,自己也是以這個標準來看人,那豈不是很錯?)
愛一個人,便要接受他/她的全部,「愛屋及烏」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環,只有在和睦的相處下,「愛」才能長久不息的。
新聞也不時報導著很多婆媳糾紛,岳丈/岳母對女婿諸多不滿,導致家庭不和睦,吵架成了等閒事,這都是幾千年文化以來鐵一般的事實,也是改變不了的實況。
為什麼對著陌生人可以處處容忍,但當對著親人時卻顯得事事計較,不能好言相對呢?
我們是否帶著雙重標準來對自己的親人及朋友呢?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最難掌握的,或許窮一生的精力,也未必能合所有人的心意。儘管如此,但願每個人也能與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、所愛的人的家人、身邊的人相處融洽,共同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,愉快的生活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