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

一年一度收「息」日

自從畢業後出來做事,彷彿由一個小孩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成人一樣,既要面對不同的挑戰,也要面對不同的人事關係。同事間除了工作上的接觸外,更會遇上一些令人「興奮」的事──例如收喜帖。一直以來的生活圈子,只有「同學」關係的朋友,年紀相約,很少在畢業後便會立即成家立室,相反,新相遇的同事,年紀層面比較廣,因此,很多人第一張收到的喜帖也是從同事手上「獲取」的。當收到的再不是以父母為名,而是真正寫上自己名字的喜帖時,內心感到自己真的長大了,同時也開始為「人情」而感到頭痛與心痛了。


 


看到人家找到幸福的路,當然替對方感到無限的歡欣,即使要付上一筆可觀的「入場費」,表面肉痛,內心也替主人家開心的。去年,連續兩月有喜宴,跟乙閒談著有關甲的婚宴時(甲先結婚,乙是在第二個月結婚的),笑說這樣連續的赴會,一定會破產的,乙連忙應聲同意。我反笑說,她在下個月便可以回本,她只需要付一次,而我卻要付兩次的「人情」,當下她變得無言,哈哈大笑。


 


當然,這是一個無聊的說法,然而,我更無聊的想著,這樣的「供」下去,是一項「有供無賠」的供會,只有不停的「付出」,而沒有「回報」,想起來,也是挺令人沮喪的。


 


不過,每當過年時,便是我這些單身一族「出動」的好時機,在這鬧哄哄的新年期間,公然地向已婚人士討紅封包,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。


 


以數學/經濟角度來看,一次過「供會」,然後每年定期向他們討紅封包,很像買了股票,然後定期收息啊!不過,以標準「供款」來計算,這筆「額外」的收入,沒有廿年或以上,是不能打和的,加上,有些不是時常見面,即使見面時會派紅包,自己也斷不會厚面皮到收紅包收到四、五十歲吧?因此,這樣的供會,是賠定的了。


 


當然,這只是無聊到極點而想出來的無聊事,只是用來自娛一番,令自己討紅包時不會感到太尷尬。然而,話雖如此,除非是極為熟稔的朋友,否則,我是沒這種面皮,「主動出擊」去找人拜年去討紅包的。相反,我是一個很被動的人,別人主動找我派紅包給我,當然是歡迎之至。


 


縱然長得「牛高馬大」,卻仍像一個小孩般收取紅包,的確有點尷尬的,然而,我相信,可以派紅包給他人,是一份福氣,同樣,能有資格收紅包的,也是一種福份啊!既然派得開心,收也當然收得開心啊!


 


以前或許會怕別人在派紅包時問及「幾時到你啊?」(我可是「水過鴨背」的,對這句話全沒感覺,哈哈),到現在別人已學會了說話技巧,把這句變成「派給你只派到今年,明年要到你派啊!」,意思上雖是異曲同工,可是卻由提問句變成直述句,沒前者般直接與突兀,接收紅包時,轉成「一笑置之」,少卻了一份不知如何回應的尷尬表情。


 


由小時候期待收紅包,到長大後害怕收紅包(其實可能是怕當中的「提問」多一點),是一個過程。但一想到這個「收息」的無聊理論時,頓時覺得昔日因收紅包而引發的尷尬感蕩然無存,相反,為自己能「收息」而感到無比興奮呢!


 


紅包,其實只是一份心意,多與少也不是問題,最緊要的是當中包含了無限的祝福,這樣才是當中的真正意義。

10 則留言:

  1. 迷迷,妳今年的「息」是大豐收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red pocket...my mom wrote me a check..but I won't deposit it...yet..I wrote a check back to her...haha..and told her..instead of sending me money..send me a letter..I will be more happy...haha..
    <(=^-^=)> ava

    回覆刪除
  3. Happy New Year gal, i m in HK now, haha (Finally..)
    Wish u good health n happy every day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派紅包不知道是誰發明的 , 點解規定已成親的人派給未婚人士?

    回覆刪除
  5. Little Miss Sunshine2009年1月30日 下午11:24

    第時輪到你結婚,你一次過賺番!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呵呵,我已經不去拜年了,新年不拿紅包

    回覆刪除
  7. 哈哈, 原本我可以回舊公司收利是.. 但最後都係算啦.. 寧願係屋企抖下 :p 所以今年收入減少左呢...

    回覆刪除
  8. 我而家都越黎越覺得大壓力...

    回覆刪除
  9. 在台灣,就不能這樣「收息」了,真可惜!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今年收得多唔多息呢?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