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首能扣人心弦的樂曲,除了能繞樑三日,使人聽出耳油外,即是聽上百遍千遍,仍是覺得鏗鏘悅耳。優美的旋律,配上有意思的歌詞,加上歌者的聲線,運用豐富情感來把一首歌演繹出來,更能把樂章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旋律、歌詞、歌聲,三者相輔相成,欠缺其一,也會令一首歌失色。
音符不會像細菌般以幾何級數衍生出來,來來去去也是那些「do re mi」,但在作曲家的創意下,靈活運用每粒音符,便能奏出千變萬化的樂譜。歌詞也是一樣,即使大家對同一事情而產生感悟,只要懂得利用每一個字彙,即使環繞著同一題材,也能從不同角度、深度寫出不同的歌詞。
聽到難聽的音樂,我們會混身不自然,聽到歌者以沒感情的聲線來演繹,甚至走音,更會雞皮疙瘩。難聽的音樂如是,觸動人心的樂章也是一樣。一但聽到一首動聽悅耳的歌,只要前奏一起,便能朗朗上口,聽到最觸動一心的章節時,更會立刻汗毛直豎,頭皮發麻。
能令人感動的歌曲多如恆沙,能令人聽罷歌曲後,感動得落淚的卻不多。當然,在欣賞歌曲的同時,細味每一句歌詞,或者加上聽眾個人的過往的經歷,悲歌顯得更悲,樂歌顯得更歡樂,共鳴感便徐徐產生。
多年前,廣告跟歌像是連體嬰一樣,只要廣告一出,相對的歌曲便隨即在眼前、耳邊出現。即使過了多年,只要一聽到起奏的音樂,或是歌曲中某幾句歌詞,全身便會發麻,毛管直豎。
黎明主唱的「我這樣愛你」便是典型例子。
早陣子,發生了一些不快事,心情不太好,苦無發洩的機會,以為自己淚腺閉塞,誰知道在偶然的一刻,聽到收音機播放著陳慧嫻的「痴情意外」,那淡然悲涼的旋律,閉塞的淚腺,像被「打通」似的,淚水一發不可收拾!(不要誤會,事情跟歌曲全無關係,純粹只是被音樂打動而藉機發洩而已。)
日前舉行的金像獎頒獎典禮當中,領獎者感人的謝詞固然令人感動,當中令人意外的,是張學友跟林憶蓮獻唱香港電影的百年經典金曲一環,當中尤以林憶蓮唱出「願」一曲,更是令我無力反抗。短短數十秒的歌聲,餘音裊裊,教我難以忘懷。
扣人心弦的樂章已是難得,加上無懈可擊的動人演繹,更是絕配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