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12日星期二

謝謝你的施捨



香港人,是怎樣的一種人?


 


不是自誇,亦不是自負,我相信說香港人是首五位勤奮努力向上的人也絕不過份。不少調查也指出,香港人工時長,「有返工,冇放工」的日子時有所聞,說港人不懂享受人生,只顧埋首工作,還稱得上是合情合理。然而,說香港人懶惰(正確來說,是對「掙錢懶惰」),卻不敢苟同。試想想,香港人為了工作,經常超時工作也是等閒事,不像某些國家,定時下班,才不會傻得為了解決問題或加快工作效率而在下班後繼續工作(有機會的話,會另加詳談)


 


因著奶粉供應問題,而令港人蒙上「懶惰」之罪名,聽到心裡便火冒三丈。香港人以勤奮見稱,貿然把「懶惰」跟我們劃上等號,是不公平的評語。坦白說,誰不想坐著不動便可以大吃大喝?然而,大家也知道,世上沒免費午餐,要享樂便先要付出,付出腦力勞力努力以換取優質的生活。難道我們天生是自虐狂,喜歡虐待自己,非要把自己的時間填得密密麻麻不可?


 


限制奶粉的規定,把千千萬萬的「潛在顧客」摒諸門外,「傻」得「有錢唔賺」,香港人是否瘋了?理智的人,根本不用理會這些似是而非的歪理。港人不是「有錢唔賺」,我們只是心中還有一份良知,本著良心來做事及營商,只賺取該賺的金錢,而不是眼中只有錢,把金錢無限放大而甘願埋沒自己的良心,為了多賺一分一毫而製造黑心食物或用品。


 


我慶幸香港商品的安全標準仍是十分高,因此才「有幸」得到國內同胞的「錯愛」,「難為」他們,為了購得一罐安全的奶粉,不惜「千里迢迢」來港購買。一買一賣,你情我願,無疑是一個營商的好機會。然而,要是他們買的數量,是正常用家的用量,是無任歡迎(君不見,我們會否對來港買金飾、買名牌、買名錶的人抱怨,說他們把所有金飾、名牌、名錶買光?要是他們一包包白米的買回去,我們又會否怨聲載道?),可是,他們每每都是「一車車」、「一箱箱」的把奶粉買()回國內,令本地有需要吃奶粉的嬰幼兒面對「斷量」的慘況?


 


內地孩子「捱餓」,是因為饑荒嗎?他們沒其他奶粉吃嗎?原因還不是顯而易見?要不是內地的黑心商人,為了榨取每分每毫,不惜「挖空心思」,務求賺盡每分利潤而製造有毒奶粉、大頭奶粉等令人聞之色變的黑心食物?他們連自己製造的食物也不相信,不惜「遠道而來」買「安心」糧食,不是荒天下之大謬嗎?


 


把香港說成忘恩負義,彷彿我們是因著他們的施捨,我們今時今日才有飽飯吃?要不是他們可憐我們,沒有他們提供的資源,我們早已死掉了?這種「恩情」,要是我們「不報」的話,便是恩將仇報?


 


為了錢而可以卑躬屈膝,或是有錢便可以財大氣粗,這種有錢便是「大爺」的生活模式,看來只有他們才能做到。滿身銅臭,卻沒半點德行或氣量,動不動便以金錢來恫嚇別人,以為有能力消費便是王者,不知道是天真還是膚淺。


 


的確,香港人太不「包容」及「理解」他們了!為了「報答」國家,看來,我們要作出以下的配合:


「奶粉配給制」─國內的嬰孩才是國家「未來的棟樑」,為了確保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足夠的營養,及提早為香港嬰幼兒培養出犧牲精神,所有奶粉也義無反顧地全數給予國內嬰孩,香港嬰幼兒要在出生後盡快「戒奶」,違者「後果自負」,與人無尤;


禁絕「童話」─「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」的故事結局已不合時宜,只要能賺錢的事,就要做到盡、賺到盡,不能「拒賺」,否則會因「懶惰」而送官究治;


 


當黑可以說成白,是可以說成非時,勤奮被說成懶惰,世上,還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?

2 則留言:

  1. 算把啦,鬼叫而家咁多擦鞋仔整到香港好似乞錢咁咩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同D野蠻強國人講多句只會令自己更勞氣~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