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5日星期二

大舖與小店



當街上的化妝品店比食肆還要多、金飾店比便利店還要多、藥房比銀行還要多、個人護理連鎖店比麵包店還要多時,每條街道也變得大同小異。錯過了街頭某店舖的貨品?不用怕,只要多走幾步路,在街尾便可以找到另一家分店,以供選購。喜愛的貨品已經售罄?不用訂貨、更不用等待另一家分店轉送過來,只要走到另一條街,便可以重新找尋心頭好。


 


連鎖店的出現,的確改變了人的購物模式。它因為是連鎖式經營,無論服務、價錢、質素也相差不大。顧客心中有數,不用怕因走進黑店而被騙。的確,根據天王的「今時今日的服務態度」格言,連鎖店式的服務質素,已經變得非常「專業」:從顧客在門外瞄一瞄開始,已經「歡迎光臨xxx」;在選購期間,「熱情殷勤」,經常「需要什麼幫忙」不離口;離開店舖時還不忘說「多謝光臨」,看起來十分殷勤體貼、以客為尊,然而,說穿了,還不是因工作所需?被機械式洗腦,「唸口簧」而不是發自內心,彷如一個機械人在說話(否則,也不會出現「234」或「多晒」的小笑話了)


 


大店舖,多了一分系統,卻少了一分人情味。當街上的連鎖店大行其道時,小商店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少。試想想,一個做街坊生意的小商戶,對顧客的喜好瞭如指掌,要是大家混熟之後,即使沒有光顧,只是聊聊天,也是一件樂事,更不會被誤會為「運吉」。


 


作為消費者,物品的價格及質素同樣重要,然而,能否在購物的過程中享受樂趣,甚至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,也是購物的主要因素之一。要是在購物中氣上心頭、「貼錢買難受」的話,倒不如從來不買,至少,不用受氣。


 


某程度上,在大商店(或連鎖店)與小店舖之間,我還是對小店情有獨鍾,所需要的,只是一瞬間的勇氣而已。所謂的勇氣,是指那種敢於接受新事物、新挑戰的勇氣。比方說,大型服裝店,內裡的服飾,多得眼花撩亂。它的優點是方便及自由選購,價格一目了然,即使最後只看不買,也不會被店員冠以「運吉」之名。只可惜,它的缺點是款式大量製造,大眾化帶來的問題是易於跟他人在同一場合穿上同一款衣衫。相反,小店的服飾,款式多一點,但數量少一點,跟人家「撞衫」的機會大大減少。然而,要走進小型時裝店,卻需要一定的勇氣,因為地方有限,每位顧客也自然成為店主(或店員)的目光,顧客的一舉一動,所接觸的每件衣裳,也成了他們「關注」的目標。有些貨品並不會列出標價,每次也要向店員查詢價錢,縱使對方不介意,自己也覺得有點難為情呢!


 


偶然在小店裡(不論是服飾店還是其他店舖),遇上一些難得的好客店主(或店員),從簡短的言談間,不難發現他們的確是以心待客。不論客人是否光顧,他們的殷實態度,令人覺得十分愜意,在客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。縱使這次空手而回,當下次有需要購買時,自然令人聯想起這小店的存在。客源,就是這樣留住了。

4 則留言:

  1. 文中所言甚有同感。

    我也較喜歡小店的那份人情味。在一些小店內,店主願意和客人閒聊,日常生活中的話題很多,例如「舖租好難頂」、「隔鄰修路好大塵,仲有排整」,甚至乎去到一些陌生的地方時,問下「附近有什麼好食」,d士多伯伯都好肯答你(唔知前設條件係咪我同佢買左支檸茶?)....連銷店入面,可能上Training時冇教呢d「對答」,所以d sale除左Load到d「歡迎光臨」、「有乜野幫到你」、「可以試下喎」之外,其餘同「做生意」無關ge話題就冇乜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逛小店很多時都會有意外驚喜收獲呢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都覺。但有時我又諗,租金平個時,呢D鋪頭有時D服務又唔見得好,執左笠,大家又懷念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小店真係買少見少喇~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