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如能像一隻小鳥,在天空中翱翔,感覺一定很自由奔放。
假如能像一條小魚,在水中暢游,是一件多麼寫意的事。
無論做小鳥或者小魚也好,對我來說,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。人們為了感受一下自由寫意的感覺,可能會學游泳,也可能會去學踏單車,這兩項簡單的活動,對我而言,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!
在海中暢泳的感覺,我無法感受得到,因為我害怕在水中不踏實的感覺,整個身體被水包圍著,四周沒有東西可以依附。看著別人用雙腿在水中不停的拍打著,活像一條小飛魚,輕輕鬆鬆的便由一處游到對岸,令我看得目瞪口呆。
懂得游泳,除了可以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暢泳外,更能享受其他的水上活動,滑浪、潛水等等,不但刺激,在水底中更能看到另外一個世外桃園,海洋中的小生物,有時比在陸地上看到的更美。
然而,到現在我還未能克服這個不安全的心理包袱,要在水中做個無拘無束的人,暫時,是不可能的事了。
不能做「水怪」,在陸上奔馳也可以吧?
踏單車,也應該算是一件很普通不過的活動吧!
慚愧得很,我連踏單車的能力也沒有。
平日在街上,看到一些送貨的人,車上載著貨物,仍然能踏著單車在路上行走;
假日在郊外,看到一群群男女老少,踏著單車,沿著單車小路,欣賞著沿途的風景,迎面吹著陣陣的清風,人生一大樂事!
平衡力不足可能是藉口,怕跌倒、怕受傷,可能才是主要原因。
常有人說,要學懂踏單車的最好時機,便是在小時候,因為那時不知好歹,不知道什麼是危險,膽子比面盤還要大,很多時候也會放膽去嘗試。相反,在成長的過程中,跌過、傷過,明白到「痛」的感覺,慢慢知道如何可以避免因跌倒而受到不必要的傷痛,繼而膽子會越來越變少了。一但感到恐懼,便會退縮,一但退縮,所有的勇氣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,那何來有成功的一天呢?
曾經有一次,與友人到郊外遊玩,看著全部人也踏著單車不停的向前走,剩下自己孤單一個,很不是味兒,最後終於鼓起最大的勇氣,踏出人生的第一步。友人不斷的鼓勵,失平衡時給予援手,在路上跌跌踫踫,一方面很感謝友人的鼓勵,另一方面,卻受著不一樣的衝擊。眼看著身邊一個個人快速的在自己身邊擦身而過,也有些控車技術了得的小朋友在路上輕鬆的踏著單車,要在公眾地方學習踏單車,更可能給小朋友看到自己跌倒的模樣,確實令人尷尬萬分。
正當自己在不斷的嘗試,不斷的跌倒的時候,無情的太陽卻已經靜悄悄的「回家」,在昏暗的路上,恐懼的心又再次湧上心頭,即使在朋友的鼓勵下,我仍是無法把將要成功的任務完成。最後,我仍然是無法成功在路上自由的「奔馳」。
奇怪得很,踏車車需要的是平衡,雖然到目前為至,我仍然未學懂,但卻並不代表我沒有「平衡力」,因為我能多次在溜冰場內滑行。溜冰的次數雖然不多,每次也需時來熱身,慢慢的一步一步向前滑行,手緊握著溜冰場的扶手。當面前有一位比自己更害怕的人停在一旁時,自己總不能跟隨著他而停下來,便只好硬著頭皮,把手鬆開,戰戰兢兢的用著最少的步伐,試著「沒有扶手的日子」,第一次,成功了,膽子也大了,慢慢地,把自己與扶手的距離越拉越遠,最後,還能在場中滑行!那一刻,速度雖然不快,但能成功離開扶手,感覺是多麼的自由,就好像一個小朋友學懂了走路,第一次脫離媽媽雙手一樣!
原來,學懂得放手,並不代表著會失敗;相反,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!如果,我沒有學懂放手的話,可能未必成功!
假期時,路經以前讀書時與同學一起玩溜冰之地,除了令我想起學溜冰的一點一滴外,更令我想起一位朋友,因為那是讀書時一位好友的住所。雖然只是匆匆經過,但看著曾經走過的馬路,好友的大廈大堂,令我回想起一班同學到她家的情景。她家中的擺設,到現在還在我腦海中,歷歷在目!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探訪同學家的原故吧,因此對她的家印象特別深刻!
四周的環境可能已經變得面目全非,但在我的心中,是永恆不變的!
溜冰場仍是昔日的溜冰場!
她仍然是她,永遠也是我的好朋友!
我仍然是我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