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碼實價的東西,最不用花心思,你會知道,那價錢是劃一的,無論你在這裏買也好,在那裏買也好,貨品仍是一樣,付出的,仍是相同的價錢。不過,人仍是偏向喜歡以低價來買相同的貨品,感覺上節省了不少,卻獲得同樣品質的物品。
不得不承認,我是一個「小事精明,大事糊塗」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,我很會格價,很會小心選購;在大事上,理應當更加的小心,可是,事實上卻證明,要是一旦決定了,對價錢上的波幅,便相對地「寬鬆」了。或許,我是著眼於「比例」上的不同,多於實際上的金額吧?(話雖如此,我仍是奉行「慳得一蚊得一蚊」的宗旨)
例如買一件衣服,我會為了便宜了數十元而樂上大半天;再例如一件電器用品,動輒數千元,人家會做足「準備功課」,四出格價,以最低、最抵、最合乎經濟原則的條件下才決定到那一家購買。我雖同樣會四出格價,然而,很多時候總是「後勁不繼」,多看兩家店後,便會開始把價錢跟商戶混淆,加上沒這耐性四出比較,最後只會在相對地便宜的店舖購買便算了,差一二百,也變得沒所謂。彷彿只要價錢一放大,我便不會算那條數學題似的。
當付了金錢,把東西買下來後,總會有一個衝動再到另一家「參考」價錢(為什麼每次也是「事後」才有這衝勁呢?)。要是比較之下,發覺自己已購的物品便宜了,便會沾沾自喜。相反,要是得知「低處未算低」,還有另一家的售價更便宜的話,便會搥心叫笨。可惜金錢已付出,已不能作任何的退款,更不能再重來,唯有硬著頭皮,自我安慰,東拉西扯一番,把一些沒相干的事拉在一起,把早前節省了的折扣,也一併算在這裏來,以另類平均法來安慰自己,自我催眠地說「我並沒有買貴、我並沒有買貴」。
一心想提升自己買了便宜貨的喜悅,得到的,卻是買了貴價貨的失落,先前的興緻已全數消失,心中暗忖,「早知如此,便不八卦作事後格價!」,從此誓言只要一買,便要閉起雙眼,不作「無謂的比較」。
人生何嘗不是跟買賣一樣,既成事實,回看及作無謂的比較,並不能使自己全然釋懷,那又何必自尋煩惱呢?為著已不能回頭的事來作比較,只會增添懊惱、後悔之感。既己下了的決定,便不能後悔,因它曾是自己「最好的抉擇」,只能繼續向前走,否則沒完沒了的比較,只會令自己停滯不前。假若真的做錯了決定,便要從中汲取教訓,下次作更一個聰明的選擇,總比自怨自艾積極一點。
看來,我也要努力戒掉這「陋習」,無論在大小事情上,也不作無謂的比較,過去了便由它過去,不要回頭,繼續向前看,才能提升快樂的指數。
這種習慣很平常,要改掉不容易啊!
回覆刪除阿耀通常在意買的東西適不適合自己呢, 買貴了,但自己用得開心也沒有什麼所謂, 但買平了卻不稱心,就真的不太開心了
回覆刪除過來看煙花呀
回覆刪除我一時時, 有時有d野就會格下價, 有時就未必
回覆刪除不過買左,就好少會再去睇,廢事知自己sit低了
無謂的比較=]]
回覆刪除很喜歡那句「 曾是自己最好的抉擇」。
後悔是無可避免的,但我覺得最重要是不要沉浸在後悔這種負面情緒中,畢竟這「曾是自己最好的抉擇」=DD
哈哈,你係咪講緊我書展單野。
回覆刪除咁樣套用返入生活道理之中, 好貼切呀
回覆刪除哈哈~我也最怕買了東西之後,才發現自己買貴了。所以,我一向不讓自己在買完東西之後,再去看別家的價錢,以免搥心肝啊!
回覆刪除我識得有個人,已經買咗都要行九條街去格價…真係頂唔順!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