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6日星期六

說話的藝術

同一句說話,氣調不同、語氣不一、表情有別,所帶出來的意思也可以完全不一樣。一向不善辭令的我,只要能跟人家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,已是一件「了不起」的事,要是要在表達意思上加上一些修飾字句,對我來說,可不是一件易事。


 


有些人率直不造作,「有碗話碗,有碟話碟」,說話從不轉彎抹角,率直得令人吃驚。偏偏,這些人卻是最簡單直接,不用猜度,便知道對方需要什麼,即使開罪別人,也會輕易獲得別人的原諒;


有些人喜歡玩弄文字,咬文嚼字,明明一句簡單的說話,卻喜歡帶人「遊花園」,說上大半天也未能說出重點,浪費時間;


有些人卻處於以上兩者之間,卻用錯方法。應該坦率時卻表現得矯揉造作,應該婉轉時卻忽然率性得令人吃一驚,難以捉摸;


最聰明的,當然是在適當的時候,能把說話「美化」,不會把意思省略,也不會把是非黑白顛倒,混淆視聽。


 


最完美,當然是能做到最後的一種人,然而,自問還沒有到達這「道行」,不求能「美化」句子,但求在表達事實的真相時,不會把意思扭曲,把氣氛搞垮。明明想用幽默手法把說話說得生動一點,卻偏偏令人感到自己在諷刺別人;明明只是一臉認真地說話,卻令人覺得自己擺架子;這不是一件可惜的事嗎?


 


十分羨慕一些很會說話的人,不是說喜歡聽他們的「甜言蜜語」,也不是喜歡他們的「油腔滑調」,而是欣賞他們能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同一件事。同是稱讚、同是責罵,以不一樣的「格調」來說出來,讚美之句令人聽得非常愜意,一點也不虛偽造作;責備他人時,也不會令人難堪。


 


遇上有人做錯事,當面斥責,似是理所當然。怒氣雖是可以抒發出來,可是,被責者卻可能心有不甘,無奈處於那環境下,只能默默低頭認錯,事後能否確實認清問題所在而知錯能改,還是死性不改、故態復萌,還是未知之數。相反,要是能把問題婉轉地轉述出來,令對方「自覺」做錯事而感到歉意,不是更高境界嗎?何須動怒,傷身傷心?


 


同樣,稱讚人,也需要一定的技巧,直接讚賞,當然十分受落。然而,有時候,稱讚也可能只是禮貌的一種,未能如實反映事實,便不能輕言相信。


 


以自己為例,沒什麼才幹的我,如何能贏得到人家的讚賞呢?當中,一定會進行適當的「過濾」程序。是真的話,便會全數接收;是善意的稱讚,便會當作是一個笑話,一笑置之。最高境界是,明知是開玩笑的讚美、明明是一個「美麗的謊言」,不但沒有虛偽的成份,卻能令聽者笑盈盈,心花怒放。


 


有人會故弄玄虛,把美麗的謊言說成似是而非,要是少一點判斷力的話,更會令人深信不疑。相反,刻意道出一個謊言的謊言,明知不是事實,卻以另一種說法,說得「誠懇可信」,不失是一種另類的娛樂。


 


看來,我仍需要繼續努力,才能做到這境界呢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