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7日星期三

享用不到的Privilege


同一句說話,出自不同人口中,自有不同效果。


 


要是你擁有足夠權威性的話,那怕你只是說一個字,其他人自有方法把這字慢慢拆解及解讀。相反,要是地位不夠「崇高」的話,即使你解釋得如何清晰,對方仍會鍥而不捨地追問下去。


 


權威,需要時間浸淫,把基礎打穩,別人才會對自己所說的話投以信任一票。初生之犢,能力再高,欠缺的卻是經驗,即使他能說出至理名言,能不抱懷疑態度而第一時間選擇相信他的人應該不多。每當做對或說中一件事,便能為自己增添一點誠信,如是者,一點一滴地把信譽建立起來,他日要說服別人,信心大一點,成功的機會率也高一點。


 


以實際行動,用實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,是每個人該要做好的基本功。但原來在努力背後,還有著一些不能控制的因素而影響到被人信任的程度。


 


你覺得那些人說話較有說服力?


 


就我所見,原來外國人(意即Non-Cantonese speaker),說起話來,較有power。客觀地分析,他們不是比Cantonese speaker特別優勝,但出奇地,同一番說話,只要是出自他們口中,其他人作出反駁的機會率明顯地低一點。主觀地想,難道是因為言語的大不同,當要以另一種語言跟對方溝通或理論時,所表達的意思或多或少也會打折扣?抑或,某些「本地人」,心理上原是「怕」「外國人」,怕詞不達意,從而避免跟他們「對話」?只要他們「金口」一出,眾人便會立即附和、認同,不會再吭半句聲。但要是出自「同聲同氣」的本地人口裡呢?卻會換來一個接一個的提問。


 


是「外國人」特別權威?還是「本地人」太不濟?


 


明顯地,我便是那個「本地人」,而受著不一樣的「歧視」。


 


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「小薯」,所說的話,得不到別人的信任,也是自然不過之事。經過多番的努力,把事情弄清楚,向有關人士一一的交代,卻不時被反問、懷疑,自信心連番受打擊,不禁反省,是自己做得不夠好?還是自己表達能力差,所以得不到別人的信任?我不否認,這全是自己失敗的主因之一。然而,當同一番說話,出自一位外國人口中(其實是藉他的口而說出來而已),對方不費吹灰之力,便把事情辦好。


 


我可以用個人力量、努力地把能力提升,卻不能把自己易容、令自己由「本地人」變為「外國人」,從而增加說服力。別人從容不迫地便可以把問題一一解決,而我卻要比別人多花心血,連「牙血都出埋」,才可以把事情做好。偶爾也會為此而感到無奈及心灰意冷,但這卻是鐵一般的事實。


 


自信心連番受打擊,心裡一點也不好過。正因如此,令我下了更大的決心,用實力顯示給別人看,無論被懷疑多少遍,也要用實力、用信心,用事實證明給別人看,自己「所言非虛」!


8 則留言:

  1. 只因佢地用唔到英文駁咀啫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都係咁諗,佢地驚駁唔到啫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本地人不濟多啲啦. 不過都希望過得江的人都有啲才華啦. 下次叫 外國人講中文啦, 嘻嘻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唔係猛龍唔過江. 過得江的希望至小係條小龍. 如果唔係就曬錢啦

    回覆刪除
  5. 如果問人咁梗係人地有牙力啲啦, 唔係問佢把#@$?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做工既嘢係出賣我地的時間, 我地唔可以迫人聽. 佢地接受唔接受都 ok 啦. 係唔可以迫人聰明啲的.

    回覆刪除
  7. 我相信總有一日會大把人問你意見囉~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