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7日星期三

我的「紅簿仔」

除了那個收藏在床底下的「鐵罐」外,「紅簿仔」可算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樣用來證明及收藏財富的物件。


 


現在的小孩子,在還沒有出生之前,父母已經開始為子女籌謀計劃;還未學懂寫字說話,「身家」已經比很多人還要多。回想當年,我哪有這樣的福氣擁有一個兒童戶口?過了很多年,當我開始懂事,才能勉強「裝模作樣」的開設戶口,從那一刻起,人彷彿長大了很多似的!


 


每次提款存款,也得排著一條長長的人龍,再不方便,已習以為常。存摺的好處是方便,一「本」在手,省卻不少空間。坦白說,存摺內的每個「密碼」,看似易解易讀,然而,只要過了一段時間,對某年某月某日作過的某項交易的詳情,便變得模糊了。相反,其他以月結單形式的戶口,內裡的每項交易也清楚易明,那怕十年後再「翻舊帳」,也絕無難度。


 


曾幾何時,「紅簿仔」陪伴著我過了很多個寒暑。直到某年,懷著千萬個不願意,開設了以月結單形式的存款戶口。那時候,可是令我感到非常苦惱,總覺得這個新開設的戶口很不「踏實」,沒有一本「簿仔」在手,取而代之,是一張方便提存的戶口卡。彷彿,什麼也沒有似的。唯有在每月月結的時候,望穿秋水,才等到銀行把月結單寄來。


 


經過年年月月的訓練下,慢慢開始習慣了沒有「簿仔」的日子。加上,月結單內的每項細節也鉅細無遺地展示出來,同時,一「卡」在手,在任何時間內也可以提存,而不用硬性規定在辦公時間內排隊,節省了不少時間(同時也可能多用了錢呢!),漸漸接受了以卡/月結單替代那本「小紅簿」。「紅簿仔」,漸漸脫離了自己的生活,在不知不覺間,寂寞地留在家裡的某一個位置。


 


存摺的「可惡」之處是,當你有一段時間沒有「勞動」它時(即所謂的「打簿」),期間的交易詳情便「化為烏有」,它能顯示的,只有一個總結餘。誰叫自己躲懶,不勤「打簿」?只要結餘是正確無誤的話,不論是十項交易還是一個總額,問題也不大。然而,它最令人苦惱的是,當有一段長時間沒有「理會」它時,你連「打簿」的機會也沒有!因為,這個帳戶已變成不活躍(inactive)的戶口,戶口已「名存實亡」。放心,畢竟那仍是屬於自己的財產,任何人(除了自己外)也不能動用當中的一分一毫。要拿錢不難,只要做一些手續便可以了,然而,最捨不得的是,要拿錢便得把這戶口取消,要存款,便得另開一個新的戶口。


 


或許,有人會說,存款戶口只不過是一個媒介,只要有錢,只要那是一個安全的地方,放在那裡也是一樣。然而,我對這個在小時候開設的戶口卻有著一定程度上情意結。想盡辦法,規定就是規定,再無法啟動原有的帳戶,無奈只能接受「殘酷」的事實,正式跟這個陪伴著自己成長的小簿說聲「再會」。


 


原來,有些東西,不是你把它好好「收藏」起來便可以直到永遠,要不時「關心」及「留意」它,千萬別把它忽略在一旁,否則,當你重新想「寵幸」它時,卻是目睹它「宣告死亡」的一刻,這時候,為時已晚了。

5 則留言:

  1. 迷女說了這麼多,看來財富唔少,只有印出代表財富象徵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迷迷,

    迷迷何只有「紅簿仔」仲有「金簿仔」添..


    .....
    Yahoo 新 Blog 沒有舊blog 友的圖像和捷徑, 迷了路 .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嘅紅簿仔都唔知去咗邊啦!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我都子耐冇用...

    回覆刪除
  5. 你好有錢呀~!
    我而家仲係用緊紅簿仔咋~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