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

「冇你份」

凡事跟自己有關,是肯定自己的「存在」價值?還是寧願在某些時候「置身事外」而顯得格外輕鬆?


 


有些人,基於「唔執輸」、「怕蝕底」的心態,深怕一旦少了自己的份兒而產生吃虧的感覺,因此,他們設法以不同方式把自己「加入其中」。「高手」當然能以不著痕跡的手法把自己being included。可惜,世上卻有不少「低手」,理所當然的以為自己會「有份」參與其中,往往事與願違,「include」不成,反變為被「遺棄」的一群,當中的落差有多大,可想而知。


 


不論是include或是exclude,往往不是在於事情的客觀因素,而是建基於主觀的情感。要是從一開始也不覺得自己「有份」的話,抱著「事不關己」的心態,哪會產生被遺忘的失落感?覺得被遺棄、感到不受重視,只因從一開始便自視過高,覺得當別人做某些事情時,厚顏地以為人家「定必」會把自己包括在內,而事實上,自己卻從頭到尾也只不過是一名局外人,頃刻間,從充滿希望的人間,跌進失望的地獄,難免會感到不悅。而事實上,誰會在意這名「局外人」的負能量正以幾何級數遞增?倒不成只會被笑說自作多情「諗多咗」而已。


 


我不喜歡這種不悅的感覺,同時覺得,要是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話,還不知情識趣地以為跟自己有關,到最後,當人家靦腆地說「唔關你事」的時候,是一種很丟臉的事,那時候,連掘地洞把自己躲起來的時間也沒有,豈不是很尷尬?因此,縱然自己再好奇、再喜歡「打爛沙盤問到篤」,在適當時候,我會選擇閉嘴而不是咄咄逼人。不論是對方有難言之隱,還是想製造驚喜效果而顯得言詞隱晦,既然人家已經選擇不直接回答問題,為何還要繼續追問下去?自己辛苦追問的同時,對方也要費神找藉口,雙方也沒有益處。總相信,只要那是跟自己有關的話,終有一天自己會得悉當中的詳情。相反,既然事情跟自己無關的話,「知」與「不知」,已再沒有任何分別了。


 


不知就裡的話,便會覺得這種性格很孤僻、冷漠,對周遭的事情不聞不問、漠不關心似的,甚或覺得這是過於被動、不積極爭取的表現。某程度上,我不否認這是自我保護的方法之一。總相信,「『臉』是人家給自己,『架』是自己丟」的道理,凡事宣諸於口,直到人家打開肚皮向自己說「冇你份」、「唔關你事」的時候,是一件很丟臉的事。加上,有時候,「不問」不代表「不知」,只要細心留意或觀察,耳聽八方,即使坐著不動,要知道周邊發生的事,也不是一件難事。


 


從來,我也不介意「冇我份」的事實,但我卻介意這是從別人口中「告訴」自己的「真相」。我寧可從一開始覺得事情跟自己無關,到變成最後「被邀請加入其中」,也不願意成為別人口中的笑柄。

6 則留言:

  1. 遇到這等事情,我也究寧願被人看成孤僻,總好過咁「瘀」呀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所以我都係從來唔會多事架~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渡鹰河 Yahoo 香港2011年12月31日 上午3:18

    這個 blog很有意思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我都不介意,學你話齋,寧願不抱任何希望。你最尾個段,好有聖經章節的感覺。也很警世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冇我份以是常事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嗯,迷迷的心态很好!
    没我份也没有关系,该有份的不争取也有啊,不想自己心太累!呵呵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