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7日星期二

Like又如何

如果,人的存在價值在於每天在社交網站內有多少個Like的話,我便是跟透明無異;
如果,人的自信心是源於得到多少個like的話,我便是一個永遠「自卑」的人;
如果,人的認同感是源於得到多少個like的話,我便跟火星人無異,可以直接坐火箭回火星去;

的確,與人分享樂事,快樂加倍;與人分憂,傷心減半,不過過份依賴別人如何看自己,這種分享便已滲入了「雜質」,再不是單純地為分享而分享,相反,是為博取注意而分享,情況令人擔憂。

一旦自己post的相片、留言、生活分享得不到人家的注意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,「但求一like」,無所不用其技,要麼便刻意「曬幸福」,想得出及想不出的都post上網;要麼,便刻意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可憐人,以博取別人的關注。

Like的原意及構思原是不錯,然而,卻越來越發覺,不是全部都是出自真心:
有些人把它當作成「打卡」,以證明自己曾出現及存在,至少,自己的名字能在對方的眼中出現過或閃過;
有些人只把它當成是交換條件,潛台辭是「既然我已like你,基於禮貌,你也該like我的相片或post吧」;
有些人只把like視作為acknowledgement,表示「已看」而已,卻不是百分百代表喜歡;

更甚者,在出現一些傷心憂傷的留言時,也給對方一個like。Like (喜歡)人家的不快樂,不是一件很諷刺突兀的事嗎?感覺上好像是幸災樂禍、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似的!即使他日增加另一些「安慰鍵」(甚至其他「感情鍵」),又如何?

為什麼人的情感表達己縮減(甚至退化)到一個只以按鍵來表達的地步?是人的情感越來越簡單?還是懶得把情感分類?真情假意,己變得模糊不清,不過,「心水清」的人,仍是能從中分出真假。

現代人就是過份依賴科技來表達情感,以至人與人之間已開始不懂如何面對面相處,即使相見,亦變得相對無言。這種現象,是十分可怕的!

越多like代表越受歡迎?別忘記,like是不用本錢的,沒有人知道對方在like的過程中是真心還是機械化地「like了便算」。再者,大家只在意「結果」(有多少個like),沒人會刻意去查找是否有人刻意造假,要幾多有幾多,直到滿意為止。如果真的以like的多寡來判斷是否受歡迎,未免過於天真了。

或許,我從來沒有被這些like「包圍」過,不會明白當中的虛榮感,更不會為了得到任何like而沾沾自喜。於我而言,有like沒like,對我起不了作用,畢竟,我仍是我,要想起我的(應該沒有人吧!),自會想起我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