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3日星期四

先聲奪人粗口王

每個地方也有其風俗習慣,文化上的差異,令我們明白到每個國家過去的故事。除了歷史文化各有不同外,語言上的差異也會帶來不少衝擊。


 


每個地方雖然有著不一樣的方言,可是,有趣的是,很多不同的方言中,也有著類同的「粗口文化」。


 


我不知道粗口的由來,也不知道是誰有這「本事」能把它變得「家傳戶曉」,每次聽到一些粗言穢語時,內心也不禁不寒而慄。


 


我從不明白人們說粗口的動機,是用來發洩內心的不滿?只是習慣說出來的「助語詞」?是人云亦云?是潮流文化的一種?總而言之,我是無法完全明白說者的心理。


 


作為家長,在能力範圍內保護小孩,在他們面前不要說髒話,言行有禮,加上身教,才能培育出一個好的「未來社會棟樑」。可是,當小孩日漸成長,他的生活圈子漸漸擴大,除了會接觸 家人與 老師同學外,少不避還會接觸到街上的不同人。小時候可以控制小朋友與什麼人接觸,可是卻不能控制在街上遇到什麼人,要是在這情況下學會了一些不該學的東西便糟糕了。


 


尤記得第一次聽到粗言穢語時,是在一輛小巴上。在這天或以前,我是一個完全不懂髒話是何物,當年還天真的以為,但凡對人不禮貌的說話,千萬不要說便行了。可是,在那天起,聽到某個中年男士說了一番我完全聽不明白、聽不進耳的說話,給坐在身旁的同學提醒,才恍然大悟,原來那不是我聽不懂的什麼鄉下方言,而是一些不該學、不該聽的東西。


 


自此以後,我便對在公共汽車上聽到不堪入耳的說話表現得十分恐懼。


 


相信很多人也有類似經驗:在繁忙時間,與無數的途人一起擠在狹小的車廂中,無心的碰撞屢見不鮮,互相忍讓才是上策,可是偏偏會遇上一些心情不佳、脾氣暴躁的人。即使是別人理虧在先,道歉連連,可是卻未能把他的內心平復起來,連串高聲的粗話如機關槍般發射,旁人看到為之側目,只好低下頭默不作聲。的確,這樣的「高調」能令理虧者無地自容,但同時卻徹底暴露了自己的弱點。


 


沒有人喜歡看到這場「戲」,每當不幸遇上類似的情況,想必希望盡快離開現場,遠離「當事人」,但由於環境上的局限,每每也要被迫參與,做這場戲的「現場觀眾」。


 


是不是高聲地說,便能突顯出自己是比對方優勝呢?沉默的一方,是百份百做錯嗎?


我雖不贊同,但無可否認,某些人說粗話,可能只是一時意氣,在一刻中把屈氣發洩出來,但要是全不受控,像一個精神病院偷跑出來的人,瘋了似的罵過不停,是不是過了火呢?


 


這是我最害怕遇到的場面,可是卻又不能控制它不發生在眼前。為了避開這場恐怖的紛爭,我只好選擇做一個聾人,選擇性地不聞不問,看不見,聽不到。

11 則留言:

  1. 我覺得無文化既人要會講粗口,純粹為嗌交而嗌交,好似黑社會,有理無理打左人先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迷迷,我觉得粗口应该和个人素质,性格特征和地域文化有关系,或许讲粗口的人会觉得很发泄,但是会影响到社会和谐!
    粗口,我不要!@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今天的雅虎好象又生病了,要么显示不了网志,要么无法留言!~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嬲起上黎有時都會講 。不過真係唔明d人點解可以keep住成段都係,自己都辛苦啦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我很怕人說粗話,也許他們以為大聲地說著髒話,就能表現自己的勇敢和能人所不能,但我卻認為他們只是無聊和自卑吧!

    回覆刪除
  6. 係電話自己講粗口都算,若鬧我一定還擊 ~

    回覆刪除
  7. 點解我頭先個回應唔見咗?
    都話 yblog 信唔過!!!

    回覆刪除
  8. 粗口,很平常罷了,是人的一種語言~~

    回覆刪除
  9. 哈!我唔講粗口o架~~ 不過站在語言o既角度,我好欣賞有人可以將一大堆粗口好順暢咁連珠發炮,其實都幾難哩~

    回覆刪除
  10. 粗口不單止你們難聽,我也感覺汗顏,平常絕不說,不過在受到別人粗言以對時,很自然奮然還擊。試過朋友在他妻兒面前說髒話,心裡很不是味道,很像人格受損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