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

可憐的小梅


從來沒有一種水果或食物,會受到這樣莫名其妙的歧視。


 


水果,就是有益,才會多吃。當你吃著橙、蘋果甚至香蕉時,你只會想到它有多美味、對身體有什麼益處,而很少去想它有多壞。對吃,我從來不揀擇,也不會挑剔,好吃的話,便多吃一點;即使味道帶酸,為了健康,也會吃進肚裡去(頂多是少吃一點)


 


水果,有益健康,每種水果有著不同的功效:增加維他命、促進消化、刺激腸道蠕動,一邊能吸取維他命及纖維,一邊能協助身體「有入有出」。一般水果也能達到這目的,但吃某些水果,「效果」更為顯著。這時,你會想起什麼水果有此「功效」?


 


不論是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,還是聽從長輩們傳下來的「民間智慧」,相信大家也不會否定,西梅對腸道的暢通,有著莫大的「功勞」。或許,它真的「峰芒太露」,無人不知它的優點。正因為它優點太厲害,反令它變成自己的缺點,令人一聽到它的名字便搖頭說不。


 


為什麼這樣抗拒它?但當自己身體出現問題時,腦海裡卻立即想起它?


 


一看到西梅、甚或一看到它就在眼前,大家立即瞪圓雙眼。「你一定是便便不順暢,所以要吃西梅來『助一臂之力』了!」然後加上一個鬼秘的神情與邪笑。這個情景,是否有點似曾相識?彷彿只有腸胃有問題的人才能吃西梅,它成了另類的藥物(不是嗎?只有病人才吃會藥,健康的人那會好端端地吃藥?)?同時,彷彿從第一秒鐘開始便要跟它畫清界線,要立即向別人否定自己有腸胃問題似的。


 


我不排除有人真的需要西梅的協助才能便便暢通,然而,為什麼人不能因為純粹為想吃而吃?不能因為貪圖它的「甜美」而吃進肚裡去嗎?這樣一來,令單純想吃的人不敢在人前吃,怕被別人誤會自己身體是否出現了小毛病而引起尷尬;同時,令有需要吃它的人更加不敢在人前吃,怕被人家得悉自己「易入難出」的苦況而顯得有苦自己知。吃西梅,彷似是一件不能見光之事,只能一個人靜靜地躲在一角才能品嚐似的。


 


不同種類的梅(統稱plums),酸甜情度不一,一般而言,都是酸甜參半,有的可以甜上心頭,產生令人一吃再吃的衝動,與此同時,它卻可能酸得令盲人也開眼(都只能怪它的皮「惹」的禍!),極端到極,也難怪人們對它又愛又恨。有人願意「冒險」,先行測試它的酸甜程度才決定是否繼續把它吃掉,有人卻怕酸,連試的機會也不試,從此跟它「絕交」。經驗所得,西梅多是甜,即使把皮也吞進肚裡去,結論也是真的鮮甜!可惜,因為它的效用太「深入民心」,令它跟腸胃問題畫上等號,對西梅來說,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啊!


 


腸胃有問題,吃它當然「事半功倍」,但身體基能正常的話,同樣可以品嚐它的甜美啊!正所謂,「有病醫病,冇病強身健體嘛!」


 


水果,只要有益,多吃也無妨(當然要適可而止啊!),千萬別為了怕被別人誤會而「疏遠」它,給它刻上一個不一樣的標籤,只因它是無辜的啊!

6 則留言:

  1. 好怕個種酸酸甜甜的感覺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plums 不是李嗎? 唔知西梅是什麼, 點樣架?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食親這類水果都好怕食皮的, 因實好酸啊~~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就是因為好吃才吃多了, 結果當然....

    回覆刪除
  5. 鍾意食就食,別理其他人怎麼看啊!

    回覆刪除
  6. 我又未試過有d人會因為人地食西梅而覺得對方唔暢順架喎……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