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過了三篇小說後,方知道寫小說一點也不易,除了需要擁有創作能力外,還需要「狠」──寫小說,一定要狠。
一直以來,我也覺得,現實太多是殘酷,不由我們自由去選擇及改變。「不能改變環境,便改變自己心態」,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這個老掉了牙的道理。然而,要改變心態,短則「叮」一聲便可以做到,長則可以花上數年、甚至一輩子也未能改變。每人雖擁有各自的人生,但誰能膽敢說人生的種種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?雖然我們控制不了現實,但小說卻是屬於自己的,從構思到下筆,全部也在自己的控制下,角色是好是壞、是生是死,作者掌握了主角的「生死大權」,從故事的發展,到每個角色的命運,全由自己一手一腳負責,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嗎?
試問,有誰不喜歡聽童話?有誰不希望能像童話故事裡的主角一樣,「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」?無何否認,童話跟現實是有著一定的落差,但也並不代表童話不存在世上及它只是用來哄騙小孩的故事,只不過,它會發生在你我身上的機會率相對較低而已。童話有多美好?它善惡分明,為在絕望中的人們帶來一點點希望,總比天天跟你說著現實有多黑暗、有多可怕為好吧?
人們體內的負能量已經不斷以幾何級數遞增,要是不為自己增添多一點正面思想的話,世界便只會變得越來越灰暗、越來越沒有生氣。為此,在創作每一個故事裡,我也偏向以「人是善良」為主幹,黑暗邪惡的一面,盡量不提及,即使無何避免地觸及,也希望能輕輕帶過,期望自己的小說是充滿希望的氣息。現實生活已經教人疲憊不堪,要是連虛構的小說也同樣「寫實」,未免太沉重了。即使在現實裡找不到完美的「真善美」,我也希望能從自己創作的故事裡找到希望的出口。
然而,只是寫著世界如何「美好」,人類有多善良無私,故事看似「完美」,卻缺乏了寫實感。唯有在「完美」的世界裡加添一點「不完美」,人物才會更立體,故事骨幹才不至於偏離現實,小說才能更牢固、更耐看。
故事雖然虛構,但也不能過分脫離現實,「加鹽加醋」的情節,總比平鋪直敘的來得吸引。見識少、少見世面、沒太多的人生體會與歷練,是創作劇情的絆腳石,「老作」也作不了多少,唯有在現實生活裡找題材,多留意身邊的人與事,「出賣」自己及其他人現在或過去的經歷,從中作出適當的刪改,便成了一個「在虛構中不忘真實兼有血有肉」的故事了。
某程度上,寫小說是一個自行「療傷」的好方法,一些鮮為人知的看法、或者憋在心裡良久的鬱結,從文字的表達,可以把抑壓在內心深處的心結慢慢釋放出來。
另一方面,打從自己寫的第一篇小說開始,我便不想單純為寫而寫,我希望每一個故事也能為自己(或別人)帶來點點啟發,同時,也希望每個故事的題材也有所不同,不要局限自己寫作題材,從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,那一方面需要改善等等。以自己為例,第一篇小說,是以年青人為主幹;第二篇小說,以親情為主;第三篇,才是以愛情為主。
坦白說,我不是一個超級愛情小說迷,但我從不抗拒閱讀愛情小說,要是能看到一篇可觸動心靈、產生能感動情感的小說的話,我是可以邊看邊為主角而流淚的人。我從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會寫愛情小說的人,因此,內心掙扎了很久,才「敢」下筆。愛情,可以很甜蜜,但當愛不存在時,便會變得苦澀難熬,要是單純描繪愛情的美好,只會令人覺得一點也不真實(雖然,仍相信世上真有如此幸福的人,無風無浪、一開始便找到對的人過一生)。因此,作了一次「狠心」的決定,加插了一些相對上較殘酷的「現實」(或者在大家眼中算不上是什麼殘酷)。要是你問我,寫在小說裡的情節,是否等同自己認同那些觀點?答案是否定的。對某些社會觀念,我是不太認同,可是卻偏偏在社會裡不停地出現,但為了增加小說的寫實感,便得「抹黑」主角。雖於心不忍,仍是「忍痛」下筆。
小說的好處,是可以在既定的框架內自由發揮,只要不是太偏離現實,善良或邪惡,也就悉隨尊便。我不敢說,將來的小說仍是會以純真善良為主幹,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寫一些更殘忍到肉的內容,無論如何,我也希望自己能作多方面、多角度的嘗試,就當作是另類的挑戰、寫作的動力吧!
唔好話寫小說不易...對我嚟講寫字都好有難度啦!
回覆刪除寫小說直頭好難啦,何況重要係長篇,更加是難上加難啦!
回覆刪除小說都不可逃離 現實咁慘情? 可能是妳太 現實主義了, 嘻嘻
回覆刪除我睇妳現實過我的,
回覆刪除妳太小心啦, 唔怕做錯, 最怕唔做. 天馬行空, 邊個話唔得架? 呵呵. 在不傷害第二者的原則下, 可為所欲為的.
回覆刪除太實際啦, 嘻嘻.
回覆刪除唔係啊,其實我覺得情節乽中好豐富啊,入面有好多經歷都好到,所以繼續努力啊!
回覆刪除幾時有新小說睇先?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