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言道:「獨食難肥」,不是說獨自一個人吃喝玩樂便會變得纖瘦、一起分享美食便會發胖長肉(雖然我經常以此當作冷笑話),相反,它的真的意義是希望彼此能多一點分享、少一點自私,這樣,人才會更快樂,在歡悅的環境下,更能開懷暢飲、大快朵頤。
回想起來,這道理原來一直陪伴著自己成長。
自己並不是生長於一個大富之家,不是事事有求必應,想吃一些特別的食物,已經不易,要獨享,更是難上加難。小時候,家裡人多熱鬧,為免有人貪吃而多吃份量(小孩子看到美食,怎能忍口?),同時也怕有人「動作慢」而吃不到某些特別美味的食物,大多數會事先張揚,定出每人的份量,這樣一來,便不用怕自己多吃,更不用擔心自己期待已久的食物被家人吃掉。雖然看似有限制,但大家同樣吃得開心。長大了,懂得節制之餘,還明白分享的樂趣,不用再作任何「提示」,即使你多吃一塊、我少吃一件,哪又有什麼所謂?只要能同枱吃飯,同樣可以吃得很開懷。
再普通的食物,只要有人跟自己「爭吃」,顯得額外美味。有人跟自己分享食物時,胃口也會變好、變大,自然會吃得多。試想想,假使手上拿著一包薯片、一排巧克力,你吃一口時,我又吃一口,不知不覺間便吃多了。相反,要是一人獨攬著零食,沒有人跟自己吵吵鬧鬧,吃來吃去也只有自己一人,整包零食好像越吃越有,甚至於吃了 一兩 口便再沒有意欲繼續品嚐下去,開封了的食物,吃了多時也未能把它「K.O.」掉。或許,另一個原因是少吃多滋味,淺嚐美食,食物的餘香留在口腔裡,令人回味無窮。相反,假使要自己一個人獨自把整份食物「幹掉」的話,食物再美味也會有吃膩的一刻,何來樂趣何言?
當我自己一人獨處時,可以吃得很少,相反,要是有其他人在身邊時,食慾便不知不覺地增多了。
小時候,總是奢望能有獨吃的一天,覺得這才是天下間最快樂的事。然而,隨著人漸漸長大,才會發覺,獨吃,未必是最幸福,相反,可以選擇跟別人分享,當中的喜悅,才是最難得。
人少真係唔多想食的. 不過我由細開始都無什麼要求或需要的. 食故欣然,餓亦平常. 不會爭食的.
回覆刪除人多食都食得特別開心,種類都可以多的呀!
回覆刪除如果外出食飯, 人少好難叫餸但人多又太多意見喎~~
回覆刪除哈哈,平時同你食飯又唔覺你大食喎。
回覆刪除多d人食飯梗係熱鬧d喇~!
回覆刪除有人分享, 真係會開心d的呢~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