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日星期二

別妄想能「搲」得好看


「搲」,是一個動作,利用手抓著某些東西,例如:「搲頭」、「搲銀」等(究竟它的讀音是「wer」還是「R」?算罷!總而言之,都是指同一個動作吧!)。我是一個孤陋寡聞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,說這個字說得多,卻偏不會寫這個字,加上在書面語,一直只會沿用「搔」或「抓」等字,所以這「搲」字,一直沒有在自己的「字典」裡出現,直到近年報章雜誌上開始出現「搲撈」一詞(即主動要求「有得撈」、多一點工作),我才開始懂這個字。


 


與其坐以待斃,等待別人給予機會自己,何不自己主動伸出雙手,「主動」出擊,把握每個時刻,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?說不定,別人就是欣賞這份充滿幹勁的拼搏精神,從而給予自己更多的機會,成功率自會提高?然而,要是未能從中找出平衡點,過分的進取,反被說成好勇鬥狠、「搏上位」,更會惹來非議。


 


坦白說,誰不希望自己在職場上平步青雲、職位及薪金如坐「直升機」般穩步上升?要比別人更快達到這「目標」,單憑默默耕耘是不行的。「主動」永遠比「被動」有優勢,主動給人知道自己有多棒、有多能幹,一定比別人慢慢發掘自己的優點快得多,因此,不難發現,身邊總有一些人喜歡表現自己、「搲」機會「上位」。


 


可是,這個「搲」的動作,難度分高達9.9分。既要捉緊機會,又要保持「形象」,有多少人能做到?機會難求,便需要放下及犧牲某些東西(甚至不擇手段),人要變得厚顏,無視別人的眼光,才能達到更高更遠大的「成就」。


 


有些人,天生是交際能手,很輕易便跟人混熟,「純粹social」,別無他意。可是,當中,或多或少也會夾雜著一些裝作漫不經心(其實是經過精心策劃)的人,刻意跟人示好,目的在於表現自己。無可否認,每個人也有自己一套的生存之道,擴大人際網絡並不是錯,但至少,也要做得高明一點,千萬別給人「擦鞋」的感覺,否則,整件事便變得不堪入目,突兀非常。


 


除了為求達到目的外,「搲」機會,有時也是出於妒忌心態。看到別人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獲得一個難得的機會,自己卻只能站在一旁觀看,不看得牙癢癢才怪啊!這時,攻心計的人便會千方百計「突出」自己,怕吃虧之餘,更怕自己的「主動」太刻意,頓時「影帝」、「影后」上身,使出混身解數,作出「忘我」演出而面不改容。然而,「觀眾」的眼光是雪亮的,是真誠還是假意,怎會看不穿?「戲」做得不好,「搲」機會不成,反而成了眾人笑柄及反面教材。


 


當老闆的,要是看到員工主動抓緊機會,跟著實幹的話,實在可喜可賀。然而,要是這份「進取」過了火,或是一心企圖走捷徑,以為單憑「打關係」、光說不做,便可以扶搖直上的話,未免把老闆看得太蠢了(當然,並不排除一些只有虛名的老闆喜歡這些奉承說話)


 


從來,「搲」這個動作,都是帶點不雅、有失禮貌的動作,要「搲」得高雅,並不是人人能做到。我們既不能守株待兔,被動地等待天降機會;然而,在主動找機會的同時,也不能太厚顏無恥,畢竟,機緣之事,要來的終究會降臨,躲也躲不來;縱然千機算盡,要是不屬於你的,即使千方百計「搲」機會,最後也不會成為自己的囊中物。機會「搲」不成之餘,連僅存的面子也丟光。

5 則留言:

  1. 搲」真係一的都唔容易架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搲得優唔優雅見人見智啫! 我覺得brendy搲得好誘人架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呢個字都幾難打~!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搲字-真係唔識添. 宜家啲高官, 大老細唔係搲得好高雅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我都覺得好難打呢隻字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