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件事情,我們會有不同的想法及態度去面對。至於選擇以那一種方法,跟自己的性格及成長環境,有著莫大的關連。
眼看別人生活正面、愉快、順心、甚至時刻幸福,縱然「時辰未到」,好事未降臨在自己身上,但仍會抱積極樂觀的態度,深信他朝一天,好事自會在身上發生,人生充滿希望;
另一種人,他們同樣相信世上會有人事事稱心如意、凡事如魚得水,出現順境的機會率比逆境為高、幸福比不幸之事為多。但是,他們認為這種似真還假的「好運」,只會在別人身上出現,過分的幸運或幸福,感覺「太不真實」,更加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;
再有一種人,由於他們的痛苦的經歷比別人多,苦著臉的日子,連僅存的愉快心情也慢慢蠶食掉,從而,快樂的種子無法孕育出來。雖然幸運指數出奇的低,但他們卻絕不放棄,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,令自己最終成為幸運的一群;從此擺脫愁眉苦臉的日子,向不幸說再見;
最後一種人,是認命的一群。他們因為受傷太深,根深柢固的陰影,已在不知不覺間「紮根」於腦內,入心入血入骨,從不相信好事會發生,內心充滿著消極負面的細胞,覺得好事的出現,只不過是僥倖而已。心中只想著「係咁架喇」,便「安然」接受命運的安排,從不企圖改變或扭轉命運。
除了第一種態度外,其餘三種也不時交替地出現,因而才會造成自己高低起跌的心情。
面對「好得不能再好」及「再沒有比這更差」的兩個極端,無論選擇相信那一方,總會為自己帶來某種矛盾的心情。
「希望在明天」,是信口雌黃?樂觀積極?還是自我安慰的「阿Q精神」?
低頭認命,是接受現實?還是只不過不欲給自己一個不存在的希望?
過分樂觀,只會變成不切實際,甚或終日活在自己幻想的國度裡;過分悲觀,卻令人失去向前的動力,停滯如死水。誠然,兩者皆不是最好的態度,假使能從中取得平衡,樂觀中不忘居安思危,在貼近「現實」的同時,不忘為自己製造希望,只有擁有平衡的心理,才能造就平衡的生活。
我只能說....我悲觀,但堅強....我易失落,又易快樂....
回覆刪除我都覺得我成日都集齊你講咁多態度...
回覆刪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四種態度循環出現吧!
回覆刪除呵呵呵,我覺得我好像是第二種,真糟糕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