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當遇上不順眼、不順心的事,想也不想便宣諸於口,到處埋怨及投訴,只會被說成沒容人之量。對人多點體諒及包容,減少爭拗,社會上的負面情緒才得以減少。要包容別人,談何容易?首先,要摒除一切以「自己」出發的看法,別再事事以「我」為先,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想,嘗試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,從而明白對方為何會有著跟自己不一樣的看法或處事方法。然後嘗試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及滿意的方案,各人退一步,避免各持己見而弄得不歡而散。
某程度上,包容,可以跟不作聲劃上等號,但不作聲,並不代表認同,當中,可能是抱著忍一時風平浪靜的心態,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」,默默地忍受著。看不過眼或事後孔明的人,便覺得他們行為冷漠,連站出來尋求真理的勇氣也欠奉。
當這份包容漸漸被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的時候,包容轉化成容忍,變成一種「縱容」,一直以來的忍氣吞聲,被看成是默許及認同。正因為我們不作聲,對方便覺得行徑並沒有不妥善之處,繼續之餘,更甚者會變本加厲。
被縱容者,從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何不妥,可是,包容的一方,慢慢發覺不對勁,這份容忍,到達忍無可忍的地步時,一發不可收拾。
究竟,在什麼情況下該使出這份「包容之心」?而到達什麼程度便需要挺身而出、不平則鳴?這看似是一個永遠找不到答案的問題。唯一可以做的,便是隨機應變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之事而大動干戈,固然不值,但當把所有看似是雞毛蒜皮的事累積起來,它的「威力」卻是不容忽視。在生活中,適當的包容及體諒是必須,但當遇上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時,也要開腔表達不滿,好讓對方得知,他們的行為並非全然正確,至於對方是否言聽計從,卻是另作別論。
容忍有個限度,忍得太耐都會頂唔住架!
回覆刪除呢d 只係一個契機,我相信背後其實都只是想香港變成其中一個內地城市,由言論自由到修養都變成一國一制,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。
回覆刪除放咁多人落嚟,都係想同化我地啫,香港又冇審批權,唔係邊得嚟咁多張子強、葉繼寬……
回覆刪除放多d人落嚟,第時一人一票選特首咪即係同而家一樣囉,而家個立法會咪就係放嗰d人落嚟然後投票呀、種票呀比d保皇黨而形成之嘛~
唉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