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一本書讀完後,會寫讀書報告,想不到,當自己寫完一篇小說後,卻喜歡寫「寫後感」。
對我來說,每次寫小說,都是一項新挑戰。我不是專業作家,只是抱著玩票性質,在閒時把觀察得來的小事,加上個人的點點觀感,甚至加上自己天馬行空的創作,便成為小說的原材料,藉以滿足自己愛幻想的性格。生活上,不能「無中生有」,在小說裡,卻可以自行「主宰」主角的命運,為自己帶來另類的滿足感。然而,再虛構的劇情,也不能跟現實脫軌。情節寫得過分真實,彷彿在現實中「活」多一次,心情難免變得沉重,那又何必呢?把情節過分美化,卻會令人覺得太虛假,難以投入其中。因此,要在現實與虛構中取得平衡,說易不易。
寫作,需要框架(即大綱),在這框架裡裡外外,加點「點綴」,「小事」才能「化大」,才能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。這些點綴,偶然也需要一些刺激或火花,一旦靈感一到,思潮便源源不絕,這時,不怕題材太多,只怕難以篩選出最有代表性的題材。然而,靈感卻有時無故「失蹤」,抓破頭皮也想不出一個像樣的「點子」,這時候,只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,四處張望、四出找尋一些能啟發思維的靈感。
說也奇怪,每次寫作到某一刻(通常是中段或後期),雖然會繼續為未來的劇情而「鋪路」,與此同時,腦海裡會突然「靈光一閃」,閃出一個可以塑造成新故事的背景!這也代表著,正在「如火如荼」的小說,是時候準備結尾了。
每次小說的結局,也是新故事的開始。每次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寫作,看到自己親手劃上一個「句號」時,內心雖有一種舒一口氣的感覺,同時,卻擔心自己虎頭蛇尾,真是矛盾。
每次寫作,我也希望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及方法,把不同的「我」呈現在人前。自知寫作技巧還十分幼嫩,希望藉著在一個沒有負擔的情況下,作多方面的嘗試,希望從中找出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。
寫作,特別是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,「無中生有」,原來真的很有趣!不知道在未來的日子裡,自己還有多少次寫「寫後感」的機會?
「靈光一閃」會唔會over左架
回覆刪除每次看到結局,總會有少少失落感,事關一直追看的小說告一段落,唔知幾時先有得再追呢?
回覆刪除我諗緊寫埋我個篇就唔再寫小說住LOO...
回覆刪除快喇~快喇~好快你又會再記小說架嘞!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