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

誰愛魚片頭

在香港,一想到最地道的美食,一定非雲吞麵、魚蛋河莫屬(當然,還有更多的美食呢!)。它們雖不是什麼名貴食材,卻是既美味且能飽腹。


 


一碗魚蛋河(或麵或米粉,悉隨尊便),內裡的魚蛋,固然是主角,但一直靠邊站、擔當著「陪襯」角色的炸魚片,同樣能提升整份食物的味道,有些人,對炸魚片的鍾愛程度甚至比主角更多。


 


把炸魚片切成一片片薄片,令人愛不措手,說不定,會吃不停口呢!在整條炸魚片中,獨有兩片是「與別不同」,它就是「魚片頭」。沒料到,它味道雖然跟其他的「肉身」相同,卻因著它有一面是被炸得金黃,加上一條炸魚片只得兩片魚片頭,它便顯得更矜貴。每次品嚐它時,更為了「奪得」珍貴的兩片而不禁沾沾自喜呢!


 


聰明的商人覤準這一點,乾脆把一條長長的魚片「改良」,把本是珍貴的魚片頭大量生產(這倒很容易辦到,只要把每塊的長度縮短便成了),製造另類商機。如此一來,人人有得食、長食()長有,皆大歡喜。


 


沒錯,現在能嚐到魚片頭的機會的確多了,可是,某程度上,它卻失色了。不是味道有變,而是心態上的改變。再沒有人會因為能吃到它而感到「幸運」。


 


不禁在想,刻意製造出來的「矜貴」,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?從「矜貴」到「普及」,看似人人皆大歡喜,但各人心中也知道:它已跟從前有點不一樣,但總算是聊勝於無。


 


怎麼這樣的情景,有點似曾相識?


 


無聊透頂的我,不禁聯想起一個社會現象‧‧‧

3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