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9月17日星期一

他不在家的第四天


九月十六日,星期日,時有驟雨,仍有煙霞

 

昨天打了一場籃球,雖然沒有真正的「落場」打比賽,光是射罰球,也已經叫我很累了。本想早起來到聖堂望彌撒,為弟弟祈禱,可是身體實在累得起不了床,錯過了望彌撒的時間。

 

最後,與媽媽結伴到大快活吃早餐,很久沒有與她一起吃早餐了,兩個人靜靜地坐在餐廳的一角,邊吃邊說。

 

回到家,媽媽說要到荔枝角探望弟弟。作為姐姐,雖然覺得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但畢竟,他是我的弟弟,當然要去探望他,了解他的近況。

 

坐了地鐵到荔枝角站,一出站就下著毛毛細雨,更見哀傷。沒路牌的情況下,只好站在街上,拿著地圖指劃著,確定了位置後,便向著那方向走。幸好沒有找錯路,能順利找到所在地。

 

這還是我第一次到這地方,感覺很陌生,又帶有一點害怕。

 

把門一推,看到大堂坐滿了人,有男有女,有老有嫩,有外國人,也有中國人,甚至小朋友也有。


什麼也不懂的我們,只好向詢問處的當值人員查詢,幸好對方很仁慈,把程序一一告知,就連密碼櫃如何使用也親身教導。填好表格後,放下隨身物品,便離開登記處,到對面馬路的的探訪室登記。胡塗的媽媽,竟然把電話也帶在身上,只好走回頭,放下電話才再次到探訪室登記。

 

登記完畢,坐在冷冰冰的椅子上等待。一邊等,一邊看著身邊的人,他們有男有女,目的都是一樣,都是前來探親人或朋友,雖然他們犯了事,但他的家人朋友並沒有放棄他們。

 

等了一會,揚聲器傳來一連串的數字,這些數字,看似沒有意思,但其實是他們的代號。一聽到這些號數,他們的家人朋友立即起身,急不及待前往排隊探望。

而我們因為是比他們遲來,所以要等多一會,下一輪才會到我們。十來分鐘後,另一堆數字又再出現,看見媽媽起身,我也跟著她去。

 

確認了身份後,我和媽媽便進入了我從沒入過的地方。一條長長的路,當中有著不同的號碼,一個個窗口,對面站著一個個穿上咖啡色的衣服的人,有些更急不及待的站起來,帶著渴望的眼神,等待家人的來臨。

 

那一刻,我鼻子一酸,眼淚湧上眼晴。

 

眼淺的我,被那些陌生目光嚇呆了。心想,弟弟會怎樣?他仍是舊模樣,不知悔改,還是帶著萬分的歉意,真正的知錯?

 

強忍著淚水來到十一號,我永遠記得。

 

隔著玻璃窗的感覺,彷彿自己在看電視連續劇一樣。不,這是真實的,是痛心的,不是作為觀眾能冷眼旁觀。

 

提起聽筒,我知道媽媽一定會忍不住,會眼泛淚光的。而我,卻是第一次這麼近,卻又那麼遠的看著眼前的弟弟。

 

說著說著,我聽到媽媽開始語塞,咽著對弟弟語重心長的告誡他。

 

畢竟,人是要為自己做過的事負責,不能怨任何人。

 

細問了他的近況下,雖然還有時間,但我們仍選擇了提早離開。

 

這次的教訓真的很大,想不到,真的有這一天。我只希望他真的明白這次的嚴重性,從此改過自新,從新做人,不要再令家人擔心與失望。

 

作為姐姐,我做不好姐姐的本份,我也有責任。但我可以怎樣做呢?

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