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

認還是不認?

每人天生出來就是什麼也沒有,第一樣擁有的,可能就是自己的名字吧。

 

為小孩子起名字,對父母來說,可說是一件大事,因為名字是跟著自己一生,可以的話,也會為小孩子起一個有意思或有期望的名字吧。

 

名字,也只是我們在這世上的一個代號而已。名字可能會相同,但樣貌、性格、卻不會完全相同,最重要的還是內在的性格比較重要。

 

話雖如此,但當被叫錯名字時,仍是會有一點點的介意。

 

有時候,會收到一些宣傳的電話,如是隨機抽樣的,那就不會知道我是姓甚名誰,以「先生、小姐」來稱呼就已足夠。相反,有時卻會收到銀行或其他公司的宣傳電話,在他們的記錄下,可能只有英名的譯名,他們只好勉強把它翻譯成中文。可是在這「翻譯」期間,被錯叫名字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。

 

舉一個例子,名單上出現的「Chan Siu Ming」本身可能是「陳兆銘」,但卻有機會被當作為「陳小明」。當自己的名字,被一個陌生人叫錯了,會有什麼反應呢?會將錯就錯,明知道對方是找自己的,就作罷?還是會把名字糾正過來?

 

很奇怪,在我來說,對於中文名字被叫錯,我是有點介懷的,可能是內心存在著「傳統的中國人思想」吧!明知不是對方的錯,但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叫錯時,心中總是覺得不是味兒,所以一定會提出「錯字」,把它糾正過來。可能對方在詢問「請問是XXX小姐嗎?」的同時會給對方(即是我)把名字糾正,先是一刻茫然,然後便會連聲道歉。的確,你說的名字,並不是我本人啊,要我怎能光著眼說「是,我就是」呢?雖然是有點吹毛求疵,但這卻是我的堅持。

 

相反,我的英文名字,很多時候也被弄錯,要不是被叫錯,就是寫錯,但我卻沒什麼所謂,無論把我叫成什麼,我也會回應的。小時候,對自己的名字也有點堅持,別人把名字叫錯,有機會就向對方表明自己的「真名字」。但是長大後,漸漸就把這習慣改掉了,只要是「近似」我的名字,而又知道對方是說的是我,我就會理睬對方了。因此,現在我的名字有很多的叫法,身份也越來越多,而我又樂於擁有這「多重的身份」,總覺得,在不同的人面前,能擁有不同的別名,感覺挺有趣的。

 

不知道,你們有沒有相類似的經驗呢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