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

放鴿子大王

沒人喜歡被放鴿子(俗稱「放飛機」),然而,最吊詭的是,幾乎每人也試過被放鴿子或是放別人鴿子的經驗。放鴿子,有慣性,也有非經常性。要是遇上突發事情非要先處理不可的話,本已約好的約會也只能被迫延期/改期,甚而取消。突如其來的急事,無人知曉,也難以預計,要是偶一為之,加上態度誠懇有禮,把檔期再約並不是什麼大不了之事,也是人之常情。然而,最討人厭的,是那些把放鴿子當作是等閒事,明明約好了,也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因著各種理由而把約定推翻:第一次沒問題、第二次可接受、第三次ok、第四次fine、第五次‧‧‧「有沒有搞錯?!?」


 


我是一個頗易有「陰影」的人,要是每次相約好的聚會,最後也告吹的話,除了嘆說是欠缺一點點「緣份」外,那人本身的誠信也存疑。一次又一次的相信對方,答允了出席,最後也因著各式各樣的原因而告吹,每次也信誓旦旦說這次是「認真的」,一定不會「甩底」,每次我也天真地相信。結果嘛?還不是落得改期,或是「對不起」三個字?


 


我不是埋怨對方爽約,因我也明白對方有著失約的理由,理由完全充分,加上我也不是非去不可,沒什麼大不了。然而,只是覺得一次又一次的被放鴿子,已經再也不存有任何的「希望」,每次對方「誠意」十足地說,我也會抱著懷疑的態度,「這次是認真的嗎?」、「真的有空閒時間嗎?」、「會不會一時忘記了自己仍有工作在身?」一個接一個的問號,令我對某人的信任完全破滅。雖然每次我仍是欣然答允,只不過,在背後,我仍會等待著各種「藉口」的來臨。結果?當然打破不了這宿命,每次的約期也是以告吹作結尾。


 


換個角度來看,預早知道的「放鴿子」,比最後一刻才被「放鴿子」好。


 


曾經試過有不愉快的經驗,說好了相約在某地等,但因有要事在身,要晚一點才能到達。當差不多到達目的地時,才發覺對方已先行離開,換來空歡喜一場,當時的確感到十分沮喪,覺得被人摒棄在外。自此以後,除非是逼不得已要自己一人前往,否則一定會提早/準時到達,要是需要「晚一點」才能到達的話,便寧願乾脆不去,留待下次才再相聚。每次要到一處地方(特別是一處較偏遠的地方),心中總是誠惶誠恐、諸多忖測,深怕再一次被放鴿子而在「去」與「不去」之間掙扎。


 


人總要成長,幸而,最後我也能在某位有誠信的人的幫助下(真的難為了對方,期間,我不斷的問著同一個問題,再三要求對方「確認」地點不變,我真是「煩人」一號呢!),成功踏出第一步,克服這無形的焦慮。希望假以時日,能完全走出這個陰影,輕輕鬆鬆、全無顧慮地做所有事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