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看過一個故事,內容大約是這樣的:
有一個小孩子,在學校內受了氣後,回家跟家人發脾氣,對什麼事也表現得十分不滿。父親看到後,拿起一塊木頭、一支鐵鎚和一根釘子,然後把孩子帶到花園,跟兒子說,「要是你覺得有什麼不滿,覺得有人對不起你,想罵對方的話,便把一根釘子釘在木頭裡。」兒子想著一天遇過的不快事,很快便用力地把釘子狠狠地釘在木頭上。
如是者,每當兒子遇上什麼不順心的事時,便會跑到後花園,把一根根的鐵釘釘在木頭上。的確,把釘子釘到木塊裡,把鬱悶的情緒發洩出來後,心情舒暢了很多。沒多久,木頭已滿佈了密密麻麻的釘子。
然後,父親又把兒子叫來:「要是你覺得今天有人令你很快樂的話,便把其中的一根釘子除去。」這樣,每當兒子感到高興時,便會到後花園把一根釘子拔走。又過了一段時間,木頭上的釘子全被拔去。這時,父親又再對兒子說,「那些釘子被釘入木頭裡時,便是你對被罵的人所造成的傷害。雖然之後你把它們拔掉,但當中卻已為木頭留下無法彌補的傷痕,是永不磨滅的。無論你再努力,也無法把之前所造成的傷痕撫平。」
故事的喻意,是想告訴我們,拔出釘子時,鐵釘已被扭曲、木塊已有一個深洞,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。在我們生氣時,不但傷害自己,在發脾氣的同時,還會把怒氣轉嫁到他人身上,造成無法彌補的傷痛。
我們曾做過傷害他人的釘子,說很多傷害別人的話而不自知,同時,我們也曾作過無辜的木板,被傷害後,又被哄回,但其實在內心深處卻已是傷痕累累,無法回到當初完美無瑕的境況。
要花多少氣力,才能分毫不差的把鐵釘釘在鐵通裡?
它們緊緊相扣,不能分離。
兩者同是冷冰冰,互相扶持著。
我愛看木紋,卻不愛傷痕。
是誰對你作出傷害?只能無聲地作出控訴?
即使裂痕能修補,也會留下永不磨滅的痕跡。
縱然釘子安躺著,可是已無聲無色地為別人帶來傷害。
釘子能傷人,我們不要做鐵釘傷害他人,更重要的是,不要成為別人的眼中釘啊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