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

誰人有耐性?

耐性,是與生俱來的性格,還是後天可以培養出來?


 


我信「三歲定八十」,來自父母的遺傳佔大部份,加上後天的家庭環境影響下,造就了一個人是一個急性子,還是有耐性的人。


 


要是可以選擇,我們也希望人生豐盛及多姿多彩,而不是沉悶平凡。然而,我們也明白,人生不會這樣完美,沉悶及精彩的人生在生命中交替出現,才顯得珍貴。偶然有的高低起伏,才能令人生變得有意思與不平凡。


 


誰比較有耐性?


女性比男性較有耐性?


年長的,會比年輕的定性?


已婚的,會比單身的有耐性?


 


在沒有完整的科學研究下,我們不能一概而論,以偏概全。以上只不過是綜合一般人的性格而得出來的「結論」。


 


誰說男生不會乖乖地坐下來,重複地做同一事情?只要他遇到感興趣的事情的話,他可以廢寢忘餐,把厚如電話簿的說明書一頁一頁的看,把精細如塵的模型一件一件的拼湊起來;


誰說年輕人不會默默地幹活?年長的人,也可以很急躁,一身臭脾氣,動輒開口罵人;


誰說己婚的人便不會怕枯燥乏味的生活?仍是單身的人便不能安定的坐下來?


 


如果簡單地就以上的條件而對一個人作出評價,未免太膚淺了。


 


我不相信一個人能戲劇性地從一個急性子,因著身份的改變而「叮」一聲變成一個刻苦耐勞的人。


 


年輕的人或許經驗尚淺,處事上未必能盡善盡美,難道當他一旦到了三十歲、四十歲時,便一定會頓時生性?即使歲月催人,時間能令人成長,也需要經過時間的歷練及啄磨,才會令一個人慢下來,性格才能有所調適。要是這個人只活於自我空間裡,不願改變,即使他活到半百,也不會成為一個有耐性的人。


 


一般人也認為,已婚的人,會較「定性」,只因他/她已建立了一個家,要肩負起對家人及伴侶的責任,為家庭、生活作最佳的準備,即使面對再苦悶不堪的工作,也不敢貿然離開。難道,單身的人沒有家的觀念嗎?單身人士也有家庭負擔,也會有憂慮,從而不敢輕率地作決定。


 


要是有一份工作,已開宗明義地說明,是一份極為沉悶、冗長乏味、沒趣、沒挑戰、平淡如水的工作,你會願意擔此「重任」嗎?不論是被迫「騎牛搵馬」,還是自願地作無驚無險的工作直到退休,我相信,在這社會裡,仍是有人願意做這工,然而,這人會是一個中年已婚的女士嗎?即使真的找到符合條件的人,便能代表她能勝任?但要是這人並沒有能力、沒有耐性的話,縱使外在條件吻合,相信這人也不能在這工作崗位上待得多久。


 


以年齡、性別、婚姻狀況來決定這人是否適合擔當某工作,是否另類歧視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