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物質豐厚,想要什麼、想吃什麼,幾乎一想便可以擁有。只因得來太易,所以未必會事事加以珍惜。最佳的例子,便是在吃方面。從前,只有在過時過節的時候,才會有「大魚大肉」享用。隨著社會的進步及人們越來越富庶,要在平日的日子裡吃魚、吃肉、吃雞又有何難度?只要是興之所至的話,鮑參翅肚隨時可以在眼前出現,未必需要在特定的日子裡才可享用。
身為「中代」,有幸被夾於「上一代」與「下一代」之間:「上一代」的苦,在小時候也有點些微體會;「下一代」的樂,也有幸沾上,令現在生活得更方便。正因嘗過當中的樂與苦,更能明白現在所擁有的並非必然。
以食物為例,某些食物,直到現在,還有一點點不一樣的意義。
雞脾,從小到大,它有著一個超然的地位。我不是說那些炸雞脾、鹵水雞脾等現成的「一隻」雞脾,而是從一隻完整的雞中切出來的兩條雞腿。除了在生日那天可以肆無忌憚地享有「特權」,不用分配便可大口大口地吃著這「生日脾」外,其他日子,便只得「眼看手勿動」了。很可憐、很苦嗎?我倒不覺得。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吃雞腿的確有點兒「難過」,但同時,更期待自己能當上主角,吃著這難得的雞腿,那份難得的滋味卻不會忘記。縱然現在已長大,但迄今,這雞腿在餐桌上仍是有著一種超然崇高的「地位」。
除了雞脾外,它的「好友」──叉燒,也有著幾乎同等的地位。雖然每一件叉燒的外貌也是一樣,跟雞脾的「獨特形象」大不相同,但它的出現,總會帶給人一點小驚喜。我們可能為了炒飯,會買叉燒回家切成碎粒,然後混進飯粒裡一起炒;有時當不知道吃什麼好,隨便到燒味店買一些燒味拼盤(雞、鴨、鵝、叉燒等)回家當餸菜,勝在快、靚、正。不用買餸菜回家,安在家中便有燒味吃的時候,並沒有什麼特別感覺,只因「飯來張口」,有菜便吃,再平常不過。然而,有沒有試過,腦海突然靈光一閃,忽然很想很渴望吃一口叉燒時,心癢癢的滋味?昔日,或許要因為某些特別原因或日子,才會「斬料」加餸,這時,每一塊叉燒也好像有一個光環,吃起來特別滋味。現在,理論上可以天天吃(當然不會這樣做),但卻不會亂花這個配額,只因希望保存它的獨特的身份及地位。要是天天吃、不停吃,再美味的食物,終有一天會變得索然無味,從此,再沒有一樣東西能帶給自己驚喜,飯餐便單純地成了為果腹、為生存的一個機械動作而已。
偶然,肚裡的小蟲子會耍點性子,看到某些食物便想把它吞進肚裡去(這次便「栽在」叉燒手上),懶理會腦部如何理智分析,也壓抑不了那份慾念,怎麼辦?跟自己說,只不過是偶一為之而已,便讓肚子作主一次,把垂涎欲滴的叉燒買回家。看到自己拿著一小包叉燒回家,眾人都帶點驚訝,而自己卻有點昔日「粵語長片」的主角般,為晚餐「加料」,不禁發出會心微笑(我真白痴呢!)。
因著這份特別的「加料」,再次令平平無奇的晚餐變得不一樣,至少,我吃得特別滋味。
生舊叉燒好過生你呢句我成聽到都忍唔到笑...
回覆刪除以前好難得先有機會食到雞脾架!
回覆刪除「中代」才女用字真係犀利, 呵呵. 我只是邊緣人. 嘻嘻
回覆刪除叉燒都可以自己喺屋企整架~下次你試吓丫!
回覆刪除我就真是兩邊都唔通. 中文唔得英文又唔好, 不中不西, 唔人唔鬼呀, 唉.
回覆刪除唔知點解而家D叉燒, 無細個時食嗰D咁好食嘅! 總是食唔噃兒時的味道囉~~
回覆刪除世上無應該的
回覆刪除梗加無一定喇, 呵呵
回覆刪除同迷女一樣由特別日子沾肉到如新一代餐餐肉. 要控制下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