漸漸發覺,自己雖長有一把嘴,但有時卻是「有口難言」。雖然說,「說」及「寫」兩文三語,基本的讀寫問題不大(要「咬文嚼字」,用複雜的文法、詞彙除外),最低限度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,能跟人家溝通,便稱得上是「合格」(我承認自己是低要求)。不過,越是跟不同的人接觸,越發覺自己不由自主地詞不達意。
廣東話是我的母語,「講」,想當然地自然流暢。我不會說自己的發音完全標準,但最低限度,不會是一個「懶人」發「懶音」(偶然「口快快」地說錯話、發錯音、走音除外)。然而,我還得說自己不是一個好榜樣,有時也會發生中英夾雜的情況,很容易衝口而出。
英語,算是自己的第二語言。雖然說不上流利,有時更會「開口夾著脷」,但怎麼算也起碼達到溝通及表達意思的目的。畢竟,這不是自己的母語,加上自己先天不足,程度跟「好」還差十萬百千里。在不停地說著英語時,間中會發生詞不達意的時候,巴不得立即以中文「代替」!當然,最後也能順利把意思表達出來,只是覺得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是「半桶水」!
工作上,偶然也需要用上普通話。程度嘛,人如其名,「普普通通」,對方聽得懂自己說什麼,自己也聽到別人想說的話,但口音上,仍會有一點彆扭,一聽便聽得出不是「第一語言」,不過,跟其他人相比,我已經覺得心滿意足了(又再次証明自己的要求有多低啊)!
中國人跟中國人傾談,想當然的是以「中文」來交談,而這「中文」,所指的當然是全國通行的普通話!可是,由於工作上的性質,涉及的資料及名詞,絕大部份以英文為準,要把它們統統改為「中文版」,可是要了我的命!曾經嘗試把它們一一翻譯為中文,然後以普通話表達出來,但效果要不是強差人意,便是需要花上更多時間來慢慢表達,對於一個在工作上是個急性子的我來說,這太奢侈了!為了節省更多的時間,以及把意思百份百表達出來,唯有從中作出取捨,以英語表達出來,這時候,便出現難得的「lak lak聲」英文(請原諒我「誇張」的表達手法)。
偶然,稍微有點空檔,不用急於「趕死線」時,便會願意花上一點時間,用「中國話」跟中國人傾談或交流。正當專心一意地「煲冬瓜」時,有意無意間又以英語來交談,直到說上了數句後,方發覺自己不知不覺間又把「頻道」改變,令人哭笑不得!
在說廣東話時,很容易加上數句英語;
在說英語時,卻又巴不得跟對方說廣東話;
偶然在嬉笑玩鬧之際,又喜歡把數句「經典」的普通話加進話語裡;
在要正經八百說「b。p。m。f」之際,卻又不由自主地以流利的英語「補上」;
跟自己說,一定要找一個機會,慢慢把這陋習改過來,令「想」跟「說」在同一水平線上。除了要令自己可以「我手寫我心」外,還要「我口講我想」!
你普通話已經好好架啦喎!
回覆刪除寫都好的,講就好多時都有妳嘅情況啦!
回覆刪除嘻嘻, 唔好話妳鬼過我. 我就話英文唔好中文又唔得啫~
回覆刪除香港人係咁架啦, 香港本來就不中不西. 中文未識就學英文. 好多文化不是可從書中學到的.
回覆刪除唔敢 嘻嘻
回覆刪除中文都ok, 英文就真係唔得了
回覆刪除宜家好多人回歸香港或出國留學, 啲英文好犀利的~
回覆刪除你都算好好喇~我就廣東話有懶音、英文口窒窒、國語「舌累」晒脷~!點算?
回覆刪除你的普通話已經很厲害了呀!
回覆刪除稍「微」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