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

流沙包的選擇



一個正宗的流沙包,餡料要呈液態狀,像流質般「流」出來出,才叫作真正的「流」。要是吃流沙包而餡料「不流」的話,此包果然「包如其名」──「流」(等同「假」)


 


流沙包的出現,使人又愛又恨。愛它的熱騰騰,咬下一口,餡料如水銀瀉地,「澎湃洶湧」;恨它的「流心」餡料,未能一口把它吞下,只能小心翼翼地小口小口把它咬開,否則,便會大出洋相。吃流沙包的奇妙之處,莫過於此。


 


兩個流沙包放在眼前,一個是「真流心」,「流」得無話可說;另一個是「假流心」,空有「流沙」的虛名,實際跟一個普通的奶黃包無異,你會選擇那一個(大前提是假設你是喜歡吃流沙包)


 


相信大部分人也會選擇前者,一個吃了會帶來喜悅的真流沙包吧?想當然,我也是「大部分人」中的其中一分子吧。然而,要不是在包子還是「新鮮熱辣」的時候把它打開,根本無人知道它的「真身」是什麼。當有人「身先士卒」,一馬當先咬下包子,看到對方的「食相」或對包子的評價,從而影響著其他人的「爭吃意欲」。一個沒有流心的流沙包,已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,容易被人嫌棄。話雖如此,一個明知是「不流」的流沙包,雖有缺憾,但並不代表它的下場是「可悲」的。


 


一「真」一「流」的流沙包,究竟我會選那一個?


 


沒錯,我是一個又傻既笨的人,我不假思索便把「流」的流沙包放進口裡。我沒有選錯,而是特意選一個不受歡迎的包子。我只是覺得,一個失去吸引力的流沙包,被嫌棄在桌上,怪可憐的。我知道,待時間再過一會,包子再放涼一點的時候,它會被挑選出來的機會更加微乎其微。與其最後它會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包子,更有機會成為垃圾箱內的美點,加上自己對食物沒有太大的要求,倒不如把它「收納」到自己肚子裡,既能填飽肚子,別人又多一個「吃」的機會,何樂而不為?


 


看似很笨的想法,只要食物味道不變,那怕只是外觀上有點不同,又有什麼關係呢?一想到,沒有浪費食物,為地球出了一分力,那感覺真的很棒。食得是福,同樣,「惜」食也是福。


 


要積福,就從桌上的食物開始吧。

6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