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7日星期三

交換密碼



密碼,顧名思義,即指秘密的號碼,理應只有自己才得知密碼的組合。一直也覺得,要是多於一人知道的話,這密碼已再不是什麼大秘密。只有一人得悉的密碼(或秘密),自會小心處理,不易外洩,縱然不慎把密碼洩露出去,只能怪自己太粗心大意,一切後果也得由自己一力承擔。不是說對別人抱懷疑態度,而是知人口面不知心,要是有一天,一個你認為最能信賴的人,竟然背叛自己,利用自己對他()的信任,把密碼用在一些不該(甚至不法)的行為上,要追究責任,也變得格外困難。


 


最簡單的例子,我們不會貿然把銀行戶口密碼隨便跟別人說,即使那是至親至愛的人,也不會輕易把這組密碼如實告知。


 


誠然,事無不可對人言,不過,每個人心裡總有一點小秘密、小隱私,只可埋藏在內心深處而不能跟人共享。雖然並不是說要把所有事都埋藏在心,但對於一些比較敏感或涉及隱私的事,即使不告知他人,也不會被人責怪。當一個人仍是單身一族時,以上所說的,都是合情合理。最弔詭的是,當人沐浴於愛河之中時,從前一直努力捍衛的隱私,頓時被全數推翻。所謂的坦承相待,不外乎是那些信函、電郵等等大大小小的事,也要全數披露,不容有任何的隱瞞。


 


電郵密碼、社交網絡密碼、提款戶口密碼、電話內的短訊等等,在情人面前,幾乎全都是「互通」。總覺得這樣的「無私分享」,當中存在著一定的隱憂。要是,從一開始,兩人有先見之明,一起建立一個共同使用的戶口(不論是銀行的聯名戶口、電郵或社交網絡等等),密碼當然要兩人共同擁有。但對於早在認識對方以前所開設(或定立)的戶口,是否有確實「需要」跟對方鉅細無遺地披露呢?


 

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貴乎坦承,但這份坦承卻不需要以交換密碼來「驗證」。須知道,要是一個人要對另一個人作出任何瞞騙行為,一個密碼又豈能作出全面的「保護」?他()大可以另開戶口來避人耳目,一個已經「見光」的密碼,變得形同虛設,如此一來,看似「無遮無掩」、坦蕩蕩的真誠表現,內裡其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鬼主意。


 


不共享密碼,並不等同有欺瞞。守著密碼,或多或少,是希望自己能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秘密,是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。當然,要是彼此有共識,不介意把密碼互通的話,這又另作別論。

4 則留言:

  1. 相方有共識就行了,我們正正如是囉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同老公無密碼的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其實知咁多都唔係好事~
    好似我咁,我家姐會打比我問返佢幾多號密碼,因為佢唔記得咗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