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玩過「爭凳仔」,在有限的「資源」下(椅子的數目少),每人只好為自己的「福祉」而各出其謀。以我「出眾」的體型,要在「爭凳仔」一環中「脫穎而出」,可以說是毫無難度。然而,事實上,我卻是「贏在生理而輸在心理」。雖然擁有必勝的「外在條件」,可是在心理上,卻是害怕跟別人爭奪,因此,縱然勝券在握,在千鈞一髮之際,為了避開跟人家發生碰撞而把機會雙手奉送給他人,最後呆呆地站在一邊,看著他人沾沾自喜的模樣。
別以為只有在孩童時代才會出現「爭凳仔」的情況,在日常生活中,不難發現(甚至被迫)參與這場角力賽:
在擠擁的車廂裡,即使你願意全程站立、不「稀罕」也不「覬覦」空出來的坐位,不難發現有些人把「爭凳仔」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;
在快餐店裡,各人的眼睛都是「瞄準」騰空出來的座位,然後極速上前佔據有利位置;
在工作上,開會商談工作事宜,除了在特殊情況下,預早被安排座位位置,否則,每人也希望從中找到一個「舒適」的位置(例如,盡量避免坐在「重要人物」附近);
「爭凳仔」,既要爭取,便得各出其謀,根本難以禮讓,只要有一刻鬆懈,便一定失敗而回,因此,出現明爭暗鬥也是自然不過之事。在可接受的範圍下,我不介意禮讓,伸出雙手,說一句「go ahead」,讓人家爭個夠。看似吃虧?但要我跟人家爭得頭崩額裂的話,我寧願把機會奉送給對方好了。
我們這等「小孩子」,隨時隨地玩「爭凳仔」,見怪不怪。想不到,某些位高權重的「大人」,竟然也像小孩子般,「投訴」某某為求出位、為了一個握手企位而把對方數落。要是有證據顯示對方處心積慮「攝位」,行徑固然令人非議,有欠得體之餘,甚至覺得是小家子氣的表現。然而,要是把這份不滿宣諸於口,也不見得這人有何大方。社會上,對這些「大人物」及「平民百姓」的確存在著兩套標準:要是這些投訴發生在你我當中的話,我們可以被說成「據理力爭」,但發生在「大人物」身上嘛,卻要比平常人多出千倍的包容性,否則,互相指罵,只會被看成潑婦罵街。一方抱著「你有你不忿,我有我無恥」,另一方卻跺腳呼喊,慢慢成了一齣難看的鬧劇。
從來,以隔岸觀火的心態來看「爭凳仔」,是最好看的。原來,「大人」為爭位而各出其謀,甚至「廝殺」,比孩童「爭凳仔」來得更精彩、更惹笑。
迷失的女孩 晚安
回覆刪除動物農莊「爭凳仔」,.....週一愉快,
爭時爭, 最唔鍾意睇到就係只數對方的不是而唔係表現自己能力
回覆刪除做旁觀者做好,近來就日日有戲睇啦!
回覆刪除有時,唔到你隔岸觀火,就算唔係你爭,你老細或佢對家爭,都會殃及池魚...
回覆刪除好睇過連續劇,不過25號就大結局咯~!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