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顧客,「顧客永遠是對的」看似是理所當然。顧客本著付出金錢來換取服務的心態,120%滿足他們的要求,才會覺得物有所值;
作為服務提供者,為求做成生意、提高營業額,盡可能也不會得失顧客,即使面對無理的要求,也得笑面迎人,以最殷勤誠懇的服務態度相待;
「顧客永遠是對的」,彷彿成了一個魔咒,無理的顧客繼續變本加厲,明知對方不敢得失客人而不停測試對方的低線,隨便發難,望能從中得到額外的獎賞、折扣或「著數」。
不小心得失顧客,當中的損失(除了實際的金錢價值外),名譽聲望,實在難以估計及量化。顧客不滿,轉身就走,已算是小巫見大巫,要是他要把小事化大,一傳十、十傳百,不知底蘊事實的人貿然相信,影響其他人光顧的意欲,才令人頭疼。
投訴文化越來越普及,但凡有什麼不順心之事,或是稍有不滿,為爭一口氣而把事情搞大,企圖以群眾壓力迫使對方就範,「叫你經理出來」,幾乎成了必說「金句」,只因大部分打工一族都是害怕被投訴,怕上司以為自己工作表現不佳,繼而影響日後的前途。一旦經理在前,態度逆轉,「奸計」馬上得逞。
當然,一竹竿不能打一船人,縱有一百個無理的野蠻人或滋事分子喜歡借題發揮,胡亂發難,當中或有少部分是為了真理而據理力爭,這時,「經理」(或上司)便可以發揮他應有的權力及責任。動輒便要求跟「最高決策人」對話,只會令人覺得這人既討厭又難纏。
有些人,「天生異稟」,眼光永遠只懂向上望,所有水平線或以下的東西,一概「視而不見」,他們有「目的」地選擇對話對象,以職銜高低來決定是否跟對方對話,一開腔便要跟某某高層對話,瞧不起其他人,非常討厭。那些只懂找「高層」投訴的人,其實是很笨的。別忘記,高層/經理只是處理行政、決策上的事,一些working level的事,他們都是一知半解,最終還是直接找回working level的人更為「易辦事」。試想想,易地而處,當自己被上司施壓,在上司的嚴密監督下把工作完成,壓力非同小可,同時「心不甘、情不願」,自然怨聲載道,敢怒不敢言。相反,要是在沒有施壓的情況下,說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成效(當然,這方法並不適用於那些愛理不理、沒有絲毫責任心的人)。
能在適當的時候善用「高層」,「經理」會是一個不錯的「秘密武器」,然而,要是濫用了這個「皇牌武器」的話,只會在問題上繞圈子,本是一樁簡單事,卻加插了不少政治元素,問題解決不來,反而引申出更多的問題。成效減半的同時,人,還會變得神憎鬼厭,要得到幫忙或協助,也只會難上加難,在惡性循環下,不是變成刁民,便是當上了潑婦。
唔明
回覆刪除您早
回覆刪除今天好曬 好熱
有些人,「天生異稟」,眼光永遠只懂向上望,所有水平線或以下的東西,一概「視而不見」,他們有「目的」地選擇對話對象,以職銜高低來決定是否跟對方對話,一開腔便要跟某某高層對話,瞧不起其他人,非常討厭。 x2
唔係好鍾意用咁的方法來壓人, 但係又唔鍾意d對方唔多合作的態度
回覆刪除香港人都係咁,咩都要高級人出黎,最尾咪又係自己丟架。
回覆刪除呢個社會已經變咗質!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