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語說:「辛苦得黎旨在食」,忙碌了一整天,用盡了能力、腦力、耐力‧‧‧什麼力也出了,吃一頓好的來補充體力、甚或「獎勵」自己,也未為過分。一頓飯,未必需要珍饈海味,但求能果腹飽肚,加上與之共膳的「飯腳」,及良好的環境,更能錦上添花。食物,可以很平凡普通;「飯腳」也不是必然;優雅高級的環境也未必是重點;於我而言,能坐得「安安樂樂」,才是重點所在。無論那食店的食物有多美味,要是連一個能坐下來的位置也沒有的話,我寧願選擇外帶買回家,也不會站在店內進食。
直到這一刻為止,我也想不通,為何在某些小店內會設立「站食」位置?當然,它有它的存在價值,可以令一些來去匆匆的人帶來方便,流動性高,食店能做更多的生意。然而,吃東西,要吃得舒適自在,站在桌邊用膳,用餐時間無論有多短,在那匆匆的十數分鐘,雙腿不發軟才怪啊!酒吧裡,同樣有供人消遣玩樂的「企位」,勉勉強強還可以接受,畢竟,那個場合並不是一個正式用餐的地方(要是正式用餐,一定要「坐定定」才像樣呢),或是一些街頭小食(如‧‧‧「雞蛋仔」?),邊走邊吃也無傷大雅。要我站著吃一碗飯或麵,我寧願不吃(真是大犧牲呢!呵呵!)。
成年人喜歡安坐一旁用膳,用心品嚐食物的味道、享受食店的環境,反之,小童的專注力有限,在吃與玩樂之中二擇其一,一定是後者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,要他們安定地坐在餐桌上,實在有點為難。有些小孩,吃了一兩口飯,令胃部暫時沒有饑餓感覺,便嚷著要「離枱玩耍」。父母害怕子女吃不飽,急急捧起飯碗,拿著湯匙,跟他們展開一場追逐戰,輕則蹲到枱底下,為寶貝兒餵一口米飯;重則,馬拉松式的從街頭追到街尾,「暴走」幾公里,目的只為把飯塞進子女的口裡!
這是一個要不得的行為。在餐桌上,該有餐桌的禮儀,沒理由把它變成一個遊樂場!只要父母一「追」,小孩子更加認定自己的行為是對的,即使不吃也不是一個問題,因為,到最後,米飯也會自動自覺地送進自己的口裡,更加沒有停下來的必要,如此一來,更加名正言順的玩過不亦樂乎!
或許大家會覺得,我還未當上父母,自然不明白當中的因由,不懂為人父母的難處,看到子女不吃不喝,心痛難當。然而,我卻認為,小孩子才不會笨得跟自己的肚皮嘔氣!他可以一餐不吃、兩餐不吃,到第三頓飯,精力再充沛的小孩也敵不過饑腸轆轆的一刻!再有骨氣,也自會坐回餐桌上,乖乖地把米飯大口大口地送進口裡。
在適當的時候、適當的地方,做適當的事情,是需要從小開始培養。要是不從小開始教導小孩子的正確行為,即使沒有發生碰撞的意外或危險,也難保他日長大後能有正確的餐桌禮儀。
有些成年人,連坐著吃一頓簡簡單單的飯餐也是奢侈,相反,萬千寵愛的小童,卻偏偏喜歡四處走,把父母(或照顧他們的人)懂得團團轉,真是諷刺!
呢d咪係港孩囉~
回覆刪除唔好話一餐半餐,d港爸港媽連佢地食少一啖都驚佢地餓暈架!
完全是被竉壞的港孩,我兒從小到大都會安安定定坐著進食,要不然就「無飯食」,可能我是個惡媽媽吧!
回覆刪除埋明就係想人快d走先有站食...
回覆刪除而家小朋友就是冇父母教呢d飲食禮儀...搞到個個都係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