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

三寸不爛之舌


一般而言,在購物模式中,男生跟女生的分別是:男生傾向「乾淨俐落」、說一不二,依據標價來付款;女生卻天生擁有節儉的美德(「天生購物狂」除外),為了節省一分一毫,充分把握每次「機會」,企圖以不同方法講價,「慳得一蚊得一蚊」,務必要把價廉物美的物品買回家。或許大家不喜歡講價,但卻不希望成為一個以高價買入的冤大頭。除了講價,還有另一方法,便是格價。貨比三家,買錯買貴的機會便大大減少。然而,不論是講價還是格價,同樣需要花上不少時間。時間是寶貴的,除非有充裕的時間,或是把講價格價當作是個人興趣,否則,很多時候,大家也寧願明碼實價,甚或以高於市價來購買(最佳例子便是便利店,它價格比一般店舖為高,但因為它通宵營業,為客人帶來方便,縱然價錢略高,也被廣泛接受)


 


既然能以略高的價錢「買回」時間(或省卻格價的時間),相信很多人明知價錢較貴卻也樂於付款。


 


講價還價,在某些情況下,是一種樂趣。要是時間充裕,你回我十元,我還你五元,還是挺有趣的。當然,講價,還是要講求環境及地點:鐵價不二的店舖,硬著頭皮跟對方討價還價,只會自討沒趣;在某些國家,物品標價其高,貪圖那些不知就裡的遊客「乖乖付款」,要是明知有溢價而不跟對方講價的話,對方只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易騙易呃易哄的冤大頭。


自問是一個臉皮薄的人,討價還價並不是自己的強項。要硬著頭皮問對方打折扣,成功率一向不高。要是幸運地能節省一元半角,已經沾沾自喜。要是對方說價錢不能減,我也不會死纏爛打,要麼便乖乖付款,否則便放下物件轉身離開。只是想不到,世上真的有人「兇狠」得敢以「半價」來還價而面不改容啊!


總數十元,卻要求減價至五元;當價格低至五元,卻「回價」兩元,目的在測試賣家的底線。要是賣家明知道對方存心「試探」而不是有心光顧的話,根本不會再花時間在他身上,甚至禮貌地請他離開。相反,要是有心光顧,只要合情合理,情況許可的話,打折扣、便宜一元半塊又何樂而不為?


 


一個有趣的情況:賣家是男性,多是心軟的一群,被人絮絮不休地「疲勞轟炸」後,買家得到折扣優惠的機會大增,相反,要從「女當家」手上得到小折扣卻不是一件容易事。的確,女士們多是鐵價不二之輩,對價錢比較敏感,不容易給予折扣(除非你跟她特別投契)


 


說得俗一點,有些人,丑盡六任,「講到牙血都出埋」,為了只是節省一元半塊,令人哭笑不得。但有些人,他們可以為了講價而出盡九牛二虎之力。但一轉身,卻可以花上比節省得來的金錢(以倍數計)來贈予給賣家(舉例說,甲幾經「辛苦」,才以比市價便宜廿元買來某物品,但轉身卻以五、六十元買一些食物飲料給賣家作「鼓勵」及回報),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嗎?這更加證明,買家不是單純為了節省金錢而講價(否則,他也不會再花大筆金錢吧?),而是樂於享受在購物過程中,以低廉的價錢買到心頭好的滿足感。


或許,就是這個講價的過程,跟對方鬥智、鬥力、鬥口才,贏了一杖,那份滿足感無可代替吧?

5 則留言:

  1. Pandora 香傭講法文2012年8月29日 下午1:04

    講價, 我怕怕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都唔得,最怕講價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都好怕講價,面皮薄..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格價就會, 講價反而好少

    回覆刪除
  5. 而家無得講價架嘞~!
    世產霸權呀~周街都係連鎖店,邊度有得講丫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