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3日星期二

以貌取人



沒有人敢說自己從沒有以貌取人,只差在程度上的分別而已。另一方面,「取」是一種「選擇」,希望在有限的資源下,充分及靈活運用,把「有限」化為「無限」,最典型的例子,便是零售。試想想,街上行人如鯽,每一個途經的途人也可以是潛在的顧客,既然無法把產品向所有人推銷,唯有「目標為本」,選擇性地挑選出最有機會購買的「目標人物」,才能增加成功率。我不是從事銷售行業,對當中的銷售模式及策略一知半解,如何挑選客人、如何銷售,全都不知曉,只知道要是用錯方法的話,便會很容易流失客人。


有沒有試過明知自己不是目標客人,推銷員卻不厭其煩,不停地碎碎唸,尾隨其後,誓要把產品成功出售為止?我們千方百計,「耍手擰頭」,還不是希望能盡快擺脫他們?


 


被捉著硬銷兜售,顧客才能易於討價還價;主動「顯身」,反而變得一點也不矜貴。這場買賣的角力賽,少一點堅持,也不知誰勝誰負。一個不願被煩擾的人,當然巴不得對方把自己看成透明,不用被硬售,樂得耳根清靜,不用為了拒絕而煩憂。然而,偶然好奇心作祟,內心也會「自尋煩惱」一番,心中盤算著,為何銷售員只向他人推銷而把自己摒諸門外?為什麼宣傳單張只派給他人而沒有給自己?是我沒有資格嗎(你看,人真是自尋煩惱啊!)?還是產品的對象不是我這類型的人?還是他們早已認定自己沒能力購買?那麼,它的銷售對象又是誰?這時候,雙眼不禁四處張望,看看被熱烈地「簇擁」著的人,究竟是什麼人,會「有幸」得到他們的「垂青」?


 


新樓盤開售,滿街也是人,滿街也是潛在的大買家,究竟,該以漁翁撒網式方法,還是以「打游擊」方式?還是先打量對方,「評估」一下對方是否一名既有能力,又碰巧有購買意欲的準買家?


 


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加上雙眼「小心行事」,盡量不被發覺下(要是給發現了,對方還會以為自己感興趣,要離場便難上加難了,還是當一個旁觀者為好),看看那些「被看上」的目標人物,究竟擁有什麼特質。總括而言,都是那些穿著得一身光鮮或是拖男帶女的,又或是如膠似漆的情侶,就成為他們「虎視眈眈」的準客人。然而,在跟同事閒聊的時候,大家也得出一個結論:地產經紀(或其他銷售員)在選擇客人的方式,雖是錯不了,卻並不是一個「百發百中」的方法,更有可能因為以貌取人而有漏網之魚,錯失珍貴的客人。原因,是他們已有既定及牢不可破的假設,以為衣著光鮮、一身名牌打扮的,便是資金充裕、家財萬貫的人,購買力驚人。然而,他們卻忽視了那些在周邊不甚起眼的人,他們或許衣著樸素,甚或更會質疑他們是否有購買能力。捫心自問,誰會把財力輕言放在額角上,向他人「推銷」自己是一名有錢人(暴發戶或某些人除外)


 


常笑說,滿身名牌服飾的,說不定,那已是「身家之全部」了,哪有餘錢來買這些動輒數百萬的「大項目」?別小看身邊任何一個人,說不定,一個穿著得最寒暄的「小師奶」或「叔叔嬸嬸」,家中有著無數會發金光的鐵罐及存摺,他們才是最捨得花錢的一群人啊!


 

不禁笑著想,在途經這些「虎穴」的時候,心中盤旋著,自己會否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?要是「有幸」被看上了,當然會二話不說的斷然拒絕,然而,與此同時,內心卻是有點沾沾自喜,至少我還能「阿Q」地想,自己看起來,好像還有一點實力吧!要是他們繞道而行,把我看成透明人一樣,寧願把單張、產品向其他人介紹,我只能跟他們說,「你們走寶了!哈哈!」

3 則留言:

  1. 基本上所有都會以貌取人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唔單止以貌取人,仲會以貌取物添!(買嘢時,比同樣價錢買都揀個好樣d喇~係嘛!)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都成日行過你行過的地方,我都從來無人理,我都有留意個d被截停的,通常都著得好似大陸feel又老老地,所以你都係唔好恨比人截停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