坦白說,我討厭一竹竿打一船人。
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實在很難以小眾的表現來代表大眾的全部。然而,資源是有限,根本無法百分百逐一驗證。我們只能憑著過去的經驗、知識及統計學來推論出各種人與事的機會率。
不同民族,生活環境不一樣,文化不一,少不免出現各種的文化差異。我們不可能要求完全一體化,只能彼此包容及體諒,從中求同存異。
不過,這種理想化的想法能否真正的實現出來,卻是另一回事。
俗語說:「一顆老鼠屎,壞了一鍋粥」,無論那是一窩如何美好的食物,一旦被「污染」,全體「受罪」,無一幸免!
我明白,每處都有好人壞人、勤奮、懶惰、無私、自私等等的人,不能因遇上一兩個「人渣」便全盤否定好人的存在。不過,當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遇上令人咬牙切齒的討厭人,便無法不把「主觀的統計學」搬出來了!
遇上一個懶人,可以說是自己不幸;遇上一個蠢人,只能說是自己不好彩;遇上一個卸責的人,只好說自己倒楣。同一句說話,明明說是,卻看成是非(是真正簡單到不得了的yes & no問題而已!),明明只需三分鐘便可完成的事,最終卻花上一句鐘才能劃上句號。究竟是自己表達能力有問題,令對方連是及非都分不清?還是對方覺得自己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?
常覺得,我們的行為,不獨代表自己,我們的背後還背負著不同的角色:在親戚當中,我們是父母的兒女,要是我們表現無禮,便顯得「無家教」;在學校,我們是學生,穿上校服卻做出不恰當的事,會影響校風校譽;在公司,要是經常躲懶卸責,會令另一個地方的同事覺得這地方的人不負責任;人在外地,雖是「遊客」,要是做了一些缺德的事,便是有辱自己的國家及民族。
雖然我眼界不是很遠,經驗尚淺,但經過多年的點滴累積,對不同國家的人的工作態度,仍是有一定的了解。了解,並不代表全盤接受,只好盡能力把矛盾減低。不過,任憑再努力,仍難避免遇上討人厭的「老鼠屎」(對不起,請原諒我的粗鄙)。
正因為討厭,更令我時刻提醒自己,千萬別做他們其中的一份子!我要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自己擔當的角色!我不要令自己背負的角色「蒙羞」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